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朝鲜会借鉴中国改革模式吗?

2013年6月1日

朝鲜放宽对工人工资的限制,并允许农民在完成上交国库的任务之后自行支配余下的收成。专家指出,这都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但平壤是否会追随中国当年的路径,仍需持保留态度。

In this photo taken June 3, 2009, a female North Korean soldier looks out from behind a barbed-wire fence around a camp on the North Korean river banks across from Hekou, northeastern China's Liaoning province. North Korea's top court has convicted two U.S. journalists, and sentenced them to 12 years in labor prison, the country's state news agency reported Monday. (ddp images/AP Photo/Ng Han Guan)
Nordkorea Gefängnis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水稻栽种时节又到了,朝鲜农民却比往年有了更高的劳动积极性:政府新出台的奖励政策让人联想到30年前中国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之初的尝试。

在朝鲜东部城市咸兴(Hamhung)的一座农场里,在漫长寒冷的冬季过后,农民开始忙着播种水稻。今年,这里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改变。农场管理人员介绍道,国家下发水稻种子,农民负责栽种。目前农民结成了更小范围的合作组,并直接对相应的田地收成负责。

水稻收获之后,农民必须将一定数量的大米上缴,作为对国家提供种子的"回报"。但是余下的部分可以由相应的农民合作组自行处理,他们可以决定是要出售、拿去交换其他物品还是自己分配。而在过去,农民是必须上缴所有收成的。

要发展经济,也要核武器

在平壤出台宣布建设经济和发展核武为该国两大并行首要任务将近两个月之后,有关经济政策具体措施调整的消息开始陆续曝光。这也是2011年12月上台的金正恩至今在经济领域推出的首批具体举措。

农民们纷纷表示,已经开始遵照新政策进行耕作,该政策旨在通过赋予农场管理者和农民更多自主性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外国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措施显示,经济面临崩溃岌岌可危的朝鲜开始接受北京方面的指令,学习如何将自由市场经济元素融入自己僵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2005年胡锦涛会见金正日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朝鲜坚决宣誓制造核武器为国家目标,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不满,种种尝试迫使其放弃这一路线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均告失败,这也是国际舆论在谈到朝鲜时最主要的话题。平壤的经济政策所吸引的关注相比之下远远不如,但有些专家认为,朝鲜必须要推行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穷得丁当响"的朝鲜已经数十年没有公布过国民经济数据了。韩国中央银行估测,朝鲜2011年的国民总收入(GNI)在人均1250美元左右,而韩国的同期水平则在23400美元。

过去,朝鲜工人的工资都是由国家统一划定。而根据4月1日新公布的措施,农场、工厂和其他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自行决定工人工资水平,并发放奖金以鼓励工作积极性。

僵化经济分步"搞活"?

首尔延世大学(Yonsei)中国学研究方向的副教授德鲁瑞(John Delury)认为,这些措施非常重要。提供物质奖励和放松对经济决策的中央管制,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同样在4月1日宣布的还有一个重要消息:朴凤柱(Pak Pong Ju)在2007年离职之后,再次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在十多年前朝鲜尝试进行经济调整的过程中,朴曾经发挥了中心作用。

德鲁瑞指出:"如果不是为了尝试调整经济政策,他们是不会让朴凤柱重新出山的。没有其他的理由可以解释这一做法。"他认为这是金正恩对改善民众生活水平的确抱有兴趣的强烈信号。

与朝鲜仅一江之隔的丹东图像来源: AP

朝鲜会走中国老路吗?

朝鲜的政策调整让人回想起中国当年是如何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从而转变成为世界工厂,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中国采取逐步缓慢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农村的改革尝试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食品产量也随之猛增。80年代中期,国家允许国有企业自行根据员工个人表现发放奖金并调整工资。到90年代初,新政策赋予国企在设定工资标准方面的全面自由。在这之后的十年里,中国彻底打破了过去国企职工"铁饭碗"的观念。

至于朝鲜是否有意跟随这样的经济改革道路,德鲁瑞和其他专家都持谨慎态度。"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不能轻易下结论:看,一切都要发生改变,改革终于降临了",德鲁瑞说,"重点在于,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中间会出现停顿和反复。就像中国当时一样。但我们目前看到的,的确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来源:美联社 编译:雨涵

责编:安静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