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李必丰没有被世界遗忘”

2013年6月4日

“六四”24周年纪念日之际,多个国家的诗人、作家和维权人士举行朗读系狱作家李必丰作品活动《南德意志报》刊登一篇介绍这位被廖亦武称为难友中“最有才华的诗人”的文章。

epa03446141 View of the outer walls of the Beijing No.1 Detention Center in Beijing, China, 25 October 2012. The detention center, which has a maximum capacity of 1,000 inmates, was shown to members of the press during a rare visit ahead of the 18th party congress. EPA/DIEGO AZUBEL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2011年成功流亡境外后,中国著名异议作家廖亦武不遗余力,向国际社会发出援救李必丰的呼吁,引起广泛反响。周二(6月4日)一期的《南德意志报》发表文章,介绍李必丰。该文写道:

“李必丰曾是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税务干部。但在监狱成了他的家乡后,他只是一个诗人。不,他不出名。……那是1989年,中国动乱之春,年轻的官员李必丰站到了大学生一边。为此,他第一次尝到为期5年的铁窗滋味。他后来被释放,得了一个儿子。此后,他又站到了示威抗议、封锁高速公路的纺织工人一边。为此,1998年,他第二次被判刑,7年监禁。

廖亦武获2012年德国书业和平奖图像来源: dapd

“……成功逃亡柏林的作家廖亦武是在监狱里同李必丰相识的。他们不是监狱里仅有的两个政治犯,但是那里仅有的诗人。……如果在今天这个星期二,在全球范围举行朗读活动,思念李必丰,那是因为廖亦武。他做出了努力,不让这个世界忘记了李。朗读活动在6月4日举行,绝非巧合:今天是天安门大屠杀、中国民运被埋葬的24周年纪念日。两位诗人为这一民主运动献出了青春和自由。

“不能说,李必丰因同如今誉满全球的诗人朋友廖亦武相识而在不幸中有大幸。其实,这一相识是李2012年9月再度被捕的原因。他被控犯有‘经济罪’,真正的原因却是:国家机器显然认为,李必丰帮助廖亦武于2011年成功逃离中国。廖称官方的怀疑荒唐透顶。今年48岁的李获刑12年。李在狱中致儿子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的儿子/当一切渐渐地陌生/我只能傍倚铁窗/以血液亲吻关于你的记忆’。”

廖亦武提醒世界不要忘记象李必丰这样的维权人士图像来源: dapd

北京欲压缩台北在美洲活动空间

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这些天在拉丁美洲访问,无论是在特里尼加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还是墨西哥,所到之处,双方都签署或将签署关于中国向所在国提供大额贷款协议或一系列双边合作协定。《法兰克福汇报》刊文认为,挤压台湾国际地位是习近平此次美洲之行的目的之一:

“中国国家和党的领导人习近平在此次美洲之行中访问相对而言处于边缘位置的特里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哥斯达黎加。对前者的访问旨在能源政治利益,对后者的访问则关乎同台湾的外交角力。

……中美是北京很晚才在外交上站住脚跟的地区。迟至6年前,阿里亚斯领导下的哥斯达黎加才解除了与台湾的密切纽带关系,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转向得到了中方的大力嘉奖: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体育馆、医疗设备、400辆警车以及对福利计划的物质支持,总值1.6亿美元。

尼加拉瓜是台湾与之有外交关系的为数寥寥的美洲国家之一图像来源: David Olmos

“这一关系将得以深化,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其他中美国家,包括桑蒂诺民解阵线统治的尼加拉瓜在内,仍同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不过,这并不排除它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强贸易往来的兴趣。”

摘编:凝炼

责编:石涛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