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梁云祥:战后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9月2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云祥教授给德国之声中文网发来的这篇文章综述了战后6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史。他认为:中日这两个东亚主要国家,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何时再握手图像来源: AP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国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国家,在历史上两国恩恩怨怨,却总是有割不断的关系,因而中日关系也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和一个永久的话题。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的战争结果改变了国际关系,也改变了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奴役与屈辱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严重不平等关系。

然而,战后不久冷战的开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导致了中日两国分属不同阵营,中国倒向苏联,日本则成为美国的盟国。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被国际形势所左右,日本追随美国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致使中日官方关系断绝,并长期处于政治上的对立状态。但是,由于中日两国长期以来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没有官方关系的情况下两国仍然保持了民间关系,展开了独特的“民间外交”。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东西方冷战对峙主要角色的美国和苏联,其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苏联在战略和常规武器方面已接近和超过了美国,在第三世界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而美国则由于越南战争而元气大伤,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准备实施总体战略收缩,作为美国盟国的日本也同样感到了苏联的威胁。与此同时,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但是过去作为盟国的中苏两国则在经过十几年意识形态的争吵之后终于发展到了兵戎相见,60年代末在两国边境地区爆发了军事冲突,中国的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美国开始接近,中日两国在战略上也互有需要。

1972年9月,通过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在相互敌对20多年后中日两国终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并且随后按照《中日联合声明》的规定,先后签订了中日贸易、海运、航空、渔业、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协定,使中日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使中日友好关系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下来,为此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日本,将中日友好推向了高潮。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继田中角荣之后访问中国,并开始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日关系也进入了近代以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针对苏联70年代的扩张,再次重整军备,启动了所谓“星球大战”计划,迫使苏联让步与退却,东西方关系开始有所缓和,作为美国盟国的日本感到苏联的威胁相对降低,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也相对减弱。与此同时,中国为实施改革开放战略而在1982年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明确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日本则随着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国际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过去针对苏联的共同战略需要有所下降,反而在实际的交往中,两国关系中本来就存在而并未得到解决的一些潜在矛盾却逐渐暴露了出来。例如,在1981年发生了所谓“宝山冲击”,1982年和1986年发生了两次历史教科书事件,1985年又发生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以及随后的光华寮事件等,都曾引起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一度紧张,其中有些问题甚至成为中日间长期的外交问题。更严重的是,这些摩擦伤害了中日两国国民的友好感情,使70年代的和平友好气氛大为淡化,两国关系的基础遭到了某种程度的破坏。经过这一系列摩擦,中日关系从70年代近乎狂热的友好逐渐变得比较冷静和现实。当然,在这些问题出现的同时,中日关系在总体上还是得到了全面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冷战的结束,也同样对中日关系造成了冲击。1989年中国“6.4事件”后一段时间,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中日关系比较密切,因为日本首先打破“6.4事件”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和封锁,迅速恢复了与中国的全面关系。然而,冷战的结束以及苏联的解体已经使中国与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成了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试图改变和限制的主要国家。

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变化,即作为政治大国的中国正在同时成为一个经济上也日益强大的国家,并且正在更深地融入国际社会和对国际事务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而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则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而出现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同时却在政治上变得日益强硬,其国内政治发生急剧右转,日益保守化,对外则追求政治大国,开始在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日两国同时作为东亚地区的综合性强国而存在。

这一新的历史现象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新问题,即两强如何共存于这一地区。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美国的存在和东亚地区国家的多样性所造成的差别妨碍了地区合作,使得强大起来的中日两国处在了一种“安全困境”之中,并由此引发了众多的矛盾与冲突,比如围绕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能源问题、台湾问题、日美同盟等问题,中日两国就常常出现外交争端甚至民族情绪对立。

不过,中国和日本之间仍然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已在1998年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的经济关系已经非常密切,文化交流的规模也在继续扩大,也都在试图促进多个领域的地区多边合作。

因此,虽然目前中日之间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但是历史已经昭示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作为东亚地区最为重要和强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不但要考虑本国的利益,更需要有一种全球化时代更广阔的思维和视野,即超越国家与民族的地区乃至全球的思维和视野,在更大范围即地区和全球范围来定位两国关系,有意识地促进地区多边合作并在其中共同发挥作用,在这一合作过程中增加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并以此来冲淡历史中的不愉快和其他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为东亚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梁云祥)

作者简介:

梁云祥,1997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当代日本政治和对外关系。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http://www.dw-world.d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