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梦莱坞的印度电影

2002年8月25日

一堆垃圾,加上一些武打,再添点爱情故事。这是印度电影的传统配方,走上世界影坛,出现在伦敦、科隆的电影节上,成为一道风景。

载歌载舞的印度电影正在成为时尚

梦莱坞已经成为一种电影符号,象徵着热闹、五彩的印度电影,几十年来人气兴旺。梦莱坞(Bollywood)取自好莱坞(Hollywood)也,梦字是印度大城孟买的开头字母。就在那儿制造出全世界最多的电影。梦莱坞是最大的梦与媚俗的工厂。

望向天空

提起同胞对电影的痴迷,印度作家鲁什迪说,当印度人看向电影银幕时,就好比是望向天空。数字也足以说明情况:每年,梦莱坞出产的电影有9百多部,响应梦莱坞的号召,在印度每天到电影院去望天空的观众就达到3百万。就是老牌的好莱坞在此也只好扼腕。毕竟,好莱坞一年的产量也就是6百多部而已。

就连西方世界也渐渐把目光转向颇受欢迎的印度电影。尤其是梦莱坞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论是在伦敦还是在德国的科隆,到处都是梦莱坞电影节,吸引人数众多的观众。印度电影受到好评,而且在奥斯卡上得到提名。印度女导演米拉-奈尔的新片“季风婚礼”(Monsoon Wedding)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获得金狮奖。

爱情+英雄+命运

印度电影的中心思想通常表达浪漫爱情,和从前一样,这在现实中传统的等级森严的生活中只不过是梦境。其他的配料是英雄,偶像和命运。根据这样的配料加工成为情感片,当然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少不了的。对观众来说,场面要比故事重要,他们期待的是丰富的画面,自然风光和背景,明星出场,激情没完没了。

梦莱坞电影的成败还在于,那对西方耳朵来说十分异国风情的电影音乐。尽管有时音乐和电影没什么关联,印度观众已经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一边还起劲地鼓掌,而此时的欧洲观众对载歌载舞的反应却来得比较保守。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