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比亚里茨G7:马克龙的梦魇峰会

2019年8月24日

还在峰会拉开帷幕,美中新一轮贸易战和亚马逊大火便已主导了会议议程。东道主马克龙使出浑身解数,以免使峰会失败。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

Frankreich Biarritz Sicherheitsvorkehrungen vor G7 Treffen
现在当G7的东道主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J. Gilles

(德国之声中文网)还在G7开幕前,便已发生第一轮交锋:马克龙对决不在峰会现场的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这位法国人指责那位巴西人在气候保护承诺上"撒谎"。马克龙称,因此,他不会批准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今年7月达成的自贸协定。巴西是该协议的签字国。爱尔兰也作出同样决定。博索纳罗随之指控马克龙的"殖民国姿态"。

比亚里茨犹如鬼城

本来,这里有着建于19世纪中叶的拿破仑三世的堂皇夏宫。然而,G7峰会的批评者们已经不无讥讽地提醒说,它可不是讨论如何解决全球贫富悬殊问题的恰当地点。为保障国宾们的安全,当局出动了1.32万名警察,当地居民亦须随身携带特别通行证。

峰会举办地的海滩如今成了安全禁区图像来源: AFP/G. Julien

峰会反对者们之前计划周六在各国正要参加非正式晚宴前,就于中午举行中央集会。由于当局规定反对派们只能在距峰会召开地数十公里远的地方举行活动,因此,即使像在此前某些峰会期间那样发生冲突,受到严密保护的峰会参加者们也不会受到"干扰"。

贸易战道路畅通

G7正式召开前夕,中国在政治上对美国总统又刺上一针。中国恰恰选择这个周末宣布对价值75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提高征税,这绝非巧合。特朗普立即推文作出反应,再度抱怨中方以其不公平贸易条件及偷窃知识产权使美国多年来遭受巨量经济损失。

不过,不仅是贸易战中的这一新轮回,而且,有可能导致他败于选战的已初见端倪的经济萧条、他同美国央行有关什么是正确的货币政策的争吵、几乎每一个世界政治议题,都在让特朗普扫兴。我们肯定可以看到:特朗普势将以一副好斗姿态抵达比亚里茨。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欧盟也极其关切的与中国建立何种新关系的一般性讨论,也不太可能获得建设性解决办法。也就是说,但凡这位美国总统公布了其反制措施细节,便为不断增温的冲突进入下一螺旋打开了通道。本来,世贸组织的改革、对北京的共同立场、以及基于规则的世界贸易是否还有未来等等,才是紧迫议题。

约翰逊见马克龙 霸气侧漏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 Tesson

鲍里斯秀

英国新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是首次在这一框架下出场。他在柏林和巴黎的预备性会谈--与英国媒体上的报道不同--未能使英国退欧问题有任何进展。以此推论,在比亚里茨不会有新鲜事情发生。

约翰逊还须谨言慎行,保持平衡。他需要欧洲人继续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伙伴;在脱欧问题上,他也需要欧洲人 。也就是说,他大概不敢太受特朗普的诱惑,比如,在俄罗斯或伊朗政策上突然离开迄今与邻国们的共同路线。

另一方面,那位美国总统将带着最大惬意利用这位英国首相作为分裂工具,攻击欧盟、赞扬脱欧、向约翰逊作出双边自贸协议的慷慨承诺。在这里,这位英国首相不能同特朗普闹僵,同样也不能让欧洲人扫兴。他将表现出,他到底有没有外交能力。

恐怖差事:G7主人

从前,能以主人身份迎接纷至沓来的最重要工业国家的领袖们,乃是一种荣誉。但是,若干年来,这一任务演变成了一件恐怖差事。此次,为保障峰会万无一失,法国总统可谓煞费苦心。会前,他与普京会面,以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他邀请印度总理莫迪来访;他甚至还同伊朗外长扎里夫会谈,以图缓解核危机。

然而,对于特朗普来说,所有这些大概都不会有用。因为,特朗普推行的是一条全面对抗路线:他要继续对伊朗示强,同时却要原谅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并恢复邀请普京参加G7;他一再攻击欧盟及其统一性,因为他对国际组织不以为然;他的"美国优先"意识形态阻止了世贸的改革。美国观察家们认为,这位美国总统在G7圈内越来越孤立。不过,若无美国的参与,各欧洲大国、日本和加拿大亦碍难改革国际秩序。

普京给法国第一夫人献花图像来源: AFP/G. Julien

对马克龙来说,这一局面实如一场政治噩梦。鉴于灾难性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火,他在峰会议程中追加了气候保护议题。在这一议题上,他会得到多数与会者的支持,但美国总统不在其内。

还在峰会前,马克龙即已出于小心表示,本届峰会将不按传统发表峰会结束声明。他知道,峰会不会取得一致;再者,他要避免此次峰会被正式定义为是一次失败。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