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沉醉文化交流 志在消融德中歧见

祝红2008年9月29日

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国王大道素有小巴黎之称。那里是商家的必争之地,寸土寸金,因为它是世界最高端时装精品店的云集之地,也是俊男美女,显贵一族的出没场所,而中国中心-德中同行区域合作伙伴-就座落在这条大道的106号,其挑战最高端,亮相最显耀之处的气势由此可见一斑,它的创始人则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的“王子”。

中国中心股东兼董事长曹克波与默克尔图像来源: DCC

可以说,中国中心的股东和董事长曹克波(继承父业)得益于父辈创下的基业-以三亿美元资产上市的江阴模塑集团,以及全球化进程。他在德已生活了20多年,拥有德中学历和工作经验。他是脚踩“父辈臂膀”,成长在中华“盛世”的一代。所以在他的性格里多了走向世界,挑战最高端的胆识。他如父亲一样勤奋肯干,奔波于德中之间,却有着父亲难以想象的夸国界的气魄和缪谋。采访时,他不停地多方应酬,手机也响个没完,交流语言在德语和中文间转换,两种语言似乎都已不很地道,但这并不影响他表达思想。在堪称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主题文化节-中国文化周举办之际,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采访了这位“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弄潮儿。

在德推出中国文化盛宴

第四届中国周开幕式京剧表演图像来源: DCC

德国之声 :曹先生,您好!第四届中国周活动正在德国相关大城市举行。今年中国可谓 “多事之年”。在此背景下举办中国周想必会别有一番考量,请问,今年的中国周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曹克波:打个比方说,天气时好时怀,不能说,因为天气不好,就不出门。中德关系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与德国的经济交往已历时多年,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德国,德国也需要中国。 我认为,通过民间交流可以消除很多误会和不理解,对双方的经贸往来都有好处。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集结了历届好友,德中经济文化界的精英,并同时在柏林,汉堡,慕尼黑和法兰克福等城市举办活动。

最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此次获得了许多中国知名企业比如华为等的支持,大家共同承担起促进德中交流的责任,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愿意承担起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责任。而在德中交流方面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会令我们感到高兴。

德国之声:那么,您对如此规模庞大的活动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曹克波:我看重长远发展,我认为,友谊就象栽树一样,需要精心浇灌和呵护。维护和发展中德友谊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心血。

中国企业家有责任将文化精粹介绍给世人

德国之声:第四届中国周于920日开幕,德国人迄今的反响如何?

曹克波:非常积极。从我们举办活动的反响来看,德国居民似乎都很热爱中国文化,都期待着了解神秘的中国。其实,众所周知,德国人不太了解中国。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通过与德国居民间的近距离沟通,增进德国人对中国现代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有助于促进德中间全方位的交流。

德国之声:第四届中国文化周的内容的确非常丰富,摄影展,画展和茶艺讲座等想必都会受到德国人的喜爱,但中国中心还组织了京剧和昆剧演出。 您不认为,这样的节目对德国人来说过于陌生,过于“曲高和寡”了吗?您刚才也强调,德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

曹克波:好的永远是好的。经典的东西永远是经典的。历经上千年考验流传下来的中国文化精粹不会因时间的流失而褪色。我认为,作为企业家的我们有责任维护和弘扬中国的文化精粹,并且要把中国的文化精粹介绍给全世界,包括德国在内,当然要有合理的运作方式。

“后奥运时期 世界对中国充满好奇与期盼”

中国中心股东兼董事长曹克波图像来源: DCC

德国之声:从首届中国文化周至今已过去四年。您认为,哪些节目,或者说哪些节目形式在德国最被看好?

曹克波: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任务和使命是以有效恰当的方式将优秀的中国文化传递给大家,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觉得我们完成了任务。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对您来说,重要的是自己的考量和意愿,而不是受众群体的反应和接受能力?

曹克波:不,我们当然要考虑别人的反应。正如我刚才所说,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创新,也就是说把握和感悟世界潮流。我认为,在后奥运时期,整个世界对中国充满着好奇和期盼。所以我们要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

德国之声:那么您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何方?

曹克波:我们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呀。我们的宗旨是将好的东西不厌其烦地介绍给大家,一次两次,一年两年,三年。。。无论在商业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我们都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下去,才会获得成功,才能把事情做好。

贵在实现经济文化双赢

德国之声:坚持下去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请问,中国中心的运作经费来自何处?

曹克波: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这家集团(江阴模塑集团)是这一时代的受益者。在与德方进行的二十多年的合作中,我们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培养了大批人才,在业内我们居领先地位。所以我们希望,我们不应只满足于在经济上取得成功,如果有余力的化,我们也要在民间的文化交流方面取得成功,这就是说,要实现双赢,多赢。

我们要感谢诸多赞助商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中国驻德使馆,领事馆及德中相关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令我们感到非常骄傲,也增强了我们信心,使我们更觉得有责任办好这件事。

中国中心-中国人在德国的家

杜塞尔多夫国王大道中国中心图像来源: DCC

德国之声:中国企业赞助公益事业的热情高吗?

曹克波:中国企业的赞助热情非常高,他们很认同我们的工作。今天我们可以说,我们代表了一个共同的群体,大家都希望能把中国的好东西介绍给世界。

德国之声:德国中心旨在营造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家”的氛围。它在成立之初曾引起了德国媒体的关注。规模大,计划多,杜塞尔多夫市政府也付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据说,中国中心的经营方式有待完善,在创意的具体落实方面也阻力重重。请问,中国中心的运作现状如何?

曹克波:情况越来越好。正如您刚才所说,好与不好是一个标准问题。距离专业化的管理水平,我们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从总体上来看,中国中心在投资国外的中国企业中是领先的。原因在于,在涉足德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或是登陆中国的德国企业中,80%的企业要经受考验,甚至会陷于失败。成功的比率小于20%。失败后需要重新调整,再接再厉。从成立到现在,中国中心的确遇到了很多问题,有文化差异问题,内容问题,有许多地方尚在不断改进之中,希望能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一个优秀团队的建立和筛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天两天,或一年两年都能完成的事情。

另辟蹊径 从长计议

德国之声:德国中心的一大工作重点是为德国中小企业提供合作咨询与配套服务。在这一点上,中国中心与德国工商大会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

曹克波:我们从事的是其他机构不擅长的事情。我们是一个高效的组织。我们的定位是专业化,聚焦其他组织不太关注的内容。从理论上来说,我们不作其他组织做的事情。

德国之声:您能否具体一些?

曹克波:比如说,举办中国文化周。举办文化周,并且将它与中国企业联系在一起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技巧与创新。准确地说就是我们只做我们擅长的事情,而非不擅长的事情。

德国之声:你们擅长什么呢?

曹克波:首先我们的机制是民间的。大家都对中德交流有一种认同感,不是纯粹地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另外,我们非常高效,我们拥有很好的团队文化,讲究效率。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德中需要长时间磨合 每一股民间力量都不可小觑

第四届中国周开幕式上杜塞尔多夫副市长柯鲁泽与曹克波图像来源: DCC

德国之声:您父亲是业内有名的民营企业家,您继承父业,在担任集团CEO的同时,在中国中心担任董事长,您何以如此执迷于在德国创建中国中心?

曹克波:可以说,中国人不了解德国,德国人就更不了解中国。由于相互间的不了解会造成很多误会,有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所以哪怕是民间一股小小力量的推动,也有助于两国民间的交往和了解,有助于两国人民在全球舞台上更多地分享经济和文化硕果。这是我们作为企业家的责任,参与这项工作,包容异国文化也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这不仅对发展经济有好处,对文化交流,分享共同的精神财富也至关重要。

德国之声: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国际攻关,承担社会责任等已成为重要词条,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但事实是,许多中国企业只谋求短期利润,三鹿毒奶粉事件都暴露了这个问题。您何以有如此理想?

曹克波:我觉得我的想法非常现实。要想把企业做好,就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比如我们企业都二十多年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传统,加上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有效的,大浪淘沙的团队建设,不断改进,就象目前的中国中心一样,在运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就会办好一家企业。我认为,两国之间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而每一股民间力量都是有帮助的。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