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健康

泽林视点:学习中国的抗疫经验

2020年3月8日

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那么多的有关病毒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德国之声特约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认为,即使不完全适用于德国,利用这些知识是重要的。

China, Wuhan: Notfall-Krankenhaus in zehn Tagen erbaut
中国仅用10天建起的新冠病人隔离医院图像来源: Imago/L. He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中国,紧张局势延续数星期后,病毒危机有所缓解。上周末,该国治愈出院的病人数量首次超过新增病例。而在德国,目前约有400例确诊病例。感染链并不是总能被彻底追踪。柏林的首个病例只是碰巧发现。正如疫情在中国的初期阶段那样,目前,在德国,人们也忐忑不安:消毒液和口罩已然售罄、到处出现囤购现象、多个大型活动被取消或延期,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旅游博览会--柏林国际旅游展以及莱比锡国际书展。联邦卫生部建议人们暂时放弃采用握手问候方式。德国尚未考虑实施大范围封锁或暂停近程公共交通。一方面,病例还不算多;另一方面,政界人士深知,像中国那样对整个都市地区实施大范围封锁,很难在德国施行;即使是在车站、机场、购物大街、甚至餐馆里做监控、安置体温测量点,也不在考虑之列。

意大利的行动类似中国

意大利的病例则明显要多,其行为方式便也更向中国靠拢:整座城镇也在一夜之间被与外界隔离。世卫组织不认为北京的措施过分。恰恰相反,世卫组织牵头的一个25人专家小组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方"采取了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恢弘、灵活和积极的防控措施"。该小组在中国逗留至2月24日,学习该国如何应对疫情。小组成员中也包括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同事。专家组负责人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确信,"国际社会明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尚未做好准备采用中国的方法,而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的确,民众可能不会轻易接受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在欧洲,情绪可能会迅速转成愤怒。数据保护问题亦然。在中国,以及在韩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人们目前已可通过应用软件随时了解到,左邻右舍中是否出现了感染病例。这完全有悖于欧洲的个人隐私观。在中国,一旦传出有感染病例,整个住宅小区就可以马上被封闭。这在欧洲同样不可能。中国那样的有专设的警卫和液压升降栏杆的典型的住宅小区系统,在这里根本就不存在。自1950年代起,中国就有了那种国家行政上的最小单位,负责住区的"秩序"。监控和打探行为完全可以成为其任务之一。当然,在文革期间,这种情况比现在更普遍。德国早已摈弃了这种步步为营的心态,哪怕只是看上去沾一点边,也会引起很多人条件反射式的抵制。再有瘟疫,也不能改变这种情况。

封城后的武汉图像来源: Li Ling

医疗卫生系统更健全

眼下,德国侥幸还有比中国健全些的医疗卫生系统和更高的卫生标准。此外,德国人口密度低于有着65个百万人口城市的中国。尽管如此,德国仍该严肃考虑,现在以致未来是否足以应对规模大一些的病毒疫情、还需扩建何种资源。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提供的数字,德国能将2.5万至5万床位转变为隔离病房;另外,德国还有约2.8万张医院床位可为重病患者提供呼吸机。这在欧洲是不错的水平。

但是,在某些地方,像人们近来在中国医院看到的那种医护人员的全身保护装备却有可能在短期内缺货。而即使不存在护理人员患病问题,德国也会比其它地方更快出现医学人手不足的问题。现在,德国政府危机处理小组毕竟还是计划了,采购更多口罩、手套和服装等医用保护装备,为此,将提高德国国内的生产能力,并"与欧洲伙伴联合"。

像这家罗马药店一样,口罩几乎在全欧都已售罄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A. Pizzoli

速度是中国的强项

不过,如何以及多快实现这一计划,并不清楚。很多医用产品的产地是中国。而在该国,自需量依旧很大。世卫组织疫情学家艾尔沃瓦德称,"我想,我们应向中国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速度。"他说,"越快发现病例并作隔离,我们就越能成功地抑制"。这主要也涉及快速得到数据,从飞机乘客名单、活动的参与者名单、直到地铁监控摄像机的视频。在德国,这又是一个困难的话题。

为能隔离轻度感染者 ,像武汉那样的数天内建成的所谓的"方舱医院"也可以大有意义。没有严重症候的当事人可以在那里隔离治疗,无需占有重症病床或其它医疗资源。由此,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感染风险也会小于居家隔离。然而, 这会大大限制个人自由。欧洲人可不太会心甘情愿被送去做"集体隔离"。

目前,若论病毒检测手段和速度,中国已快于西方,通常情况下,4到7小时后即出结果;在德国,则一般至少需要24小时。再者,医保公司仍并非自动承担全部检测费用。即使是在旅游限制方面,与中国相比,欧洲目前也还非常犹豫。然而,局面会在瞬息间严峻化,这一点,人们目前不仅在意大利、也能在韩国看到。

本文作者泽林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危机时期,数字基础设施很重要

正如此前在中国已展示的那样,它同时也显示出,在这个危机时刻,有一个发达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何其重要。在隔离状态下,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继续通过互联网保持联系、获取信息、视频传送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景、分享自己的忧虑、经由大量网络娱乐消费放松情绪。很多网上服务公司很快将在线课程纳入服务项目,从健身房到公共学校,应有尽有。即使是在被"封城"的疫情中心武汉,尽管人们现在不能亲到门口,而是经由住宅小区的栅栏窗口接货,在线送餐送药服务也一如既往十分顺畅。此外,患者可经由应用软件轻松延长药方期限,而无需再去看医生,从而感染更多人。

有一点是清楚的: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欧洲,恐慌和歇斯底里眼下都不合适。然而, 自己也想一想,可以采用哪些可适合欧洲社会习惯的措施,该不至于会有什么坏处。因为,在全球化时代,这一点不可避免:此病毒之后是彼病毒。

 

本文作者在20多年来生活在北京。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