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泽林视点:换个视角很有必要

2019年2月22日

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表明,现有的世界秩序正在瓦解。专栏作者泽林认为,欧洲不得不重新定义自己的利益,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

55. Münchner Sicherheitskonferenz -  Yang Jiechi
杨洁篪2月16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T. Hase

(德国之声中文网)第55届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于上周日落下帷幕。但与其它国际会议不同,在那里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回响。大约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本届会议,90名部长到场探讨国际安全政策的局势。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人们谈论的风险很多,机遇太少;对旧有传统的担忧超过对新生事物的好奇。

这一点在美国人那里能够最明显的看到,美国是在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中失去最多的一方。美国副总统彭斯声称,美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强大,"领导世界"义不容辞,但他越是这样不遗余力地强调,就越让人觉得现状不是这样、今后也不会是这样。他要求盟友更多地听从美国,比如退出与伊朗的核协议,或者对中国的通讯技术说"不"。彭斯说,"如果我们的盟友更多依赖东方,我们便无法保证保护西方。"只是他的这个面对欧洲的立场,连英国都无法赞同。

默克尔主张多边主义

对新生事物,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态度:她虽然承认我们的思维结构还徘徊在二战的阴影里,但她也不愿打破这个结构,而希望小心翼翼对其进行"相互连接式思维"的改革。默克尔巧妙地进行了论述,称相互关联的欧洲防务政策,并不针对北约,而是有助于北约更有效率。她说到一同研发武器系统,营造共同的"军火出口文化"。她也谈到同非洲的伙伴关系还处在起步阶段,而中国则在最近年间大规模地在非洲推动了发展援助。人们可以相互学习,不过直到目前,欧洲还没有起草一个针对非洲的发展政策。她还说,在经济合作方面,"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伙伴",迫使俄罗斯依赖中国,不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多边主义的道路,虽然艰难、漫长,而且复杂,但它比单边主义强很多。这话是说给美国听的。

本文作者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对于崛起的中国来说,最简单的是抛弃旧有的世界秩序,因为在这个秩序里没有北京的位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说,中国支持多边主义,主张在国际事务中以"协调、合作以及稳定"为目标,同美国的关系也是如此。对此,人们在国际法领域不能使用双重标准,以及选择性诠释。在中国看来,同伊朗签署的核协定,便是多边外交的成功范例。他希望,美国能有更多的自信,对别国抱有更多的尊重。说到这里时,默克尔频频点头。这不奇怪,特朗普总统刚宣布德国汽车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隐患。

然而,这位七十年代曾为老布什短期当过翻译的中国外交掌门人,却不同意默克尔对中国提出的期待。默克尔希望中国参与裁军谈判并签署中导条约。杨洁篪说,这一老旧制度早已不适用于新世界。更何况,中国的军备战略纯粹是防御性的,对别国"不存在任何威胁"。中国于1964年声明承诺,核武器只用于报复性回击。

也许在这种状况下,更有意义的不是恢复旧的中导条约,而是开辟一个新的裁军模式。美国的军费开支依旧是中国的4倍之多。中国拥有超过270枚核弹头,而俄罗斯和美国则分别拥有4000多枚。也许在新的裁军模式中,中国能够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很难不考虑中国的存在,显然默克尔总理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尽可以更努力、更了不起、更超人,但我们毕竟只有8000万人口,一旦中国决定不再同德国搞好关系,我们将很难对付。不仅我们,全世界都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不同中国对话?

中国的强大,没有依靠军力,而是表现在经济上,欧洲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时机。恰恰在当下,有很多领域都可以同中国、而不是同美国,展开更明智的对话。为什么不利用这一时机?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冷落华盛顿。

欧洲的利益越发清晰地表现出来:中国和美国都必须置于强大的全球性机构的框架内,必须准许辩论以及改变联盟。但直至目前,欧洲连一个共同的中国战略都拿不出来。就从这里开始吧。要注意,如果我们尊重中国的利益,中国也会尊重欧洲的利益。只有我们成功地更换视角,才能制定出成功的战略并付诸行动。默克尔在她的演讲中坦诚地说到这一点,她说,穿上别人的鞋子,眼光稍微放远一点,看看能否找到双赢的解决办法。她认为这样做,可能比自认为"万事无所不能"要高明一些。

特朗普总统单边行动的一个结果是,加速了现存世界秩序的结束。这不啻是一个历史的嘲讽。也许人们还可以更乐观地这样来描述:特朗普的自私,像肥料一样,催生出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迫使欧洲不得不表明立场。

本文作者泽林已在中国生活了25年。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