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洪堡奖学金助一臂之力

2012年3月21日

德国是职业生涯的跳板,很多拿到洪堡基金会奖学金的学者们都梦想成真。在过去20几年,洪堡基金会为近2000个来自中国的科学家提供了奖学金。

荣获奖学金的学子们图像来源: 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tung/ M.Jordan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三者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从80年代到90年代,路甬祥、胡海岩、张杰三人都曾就职于德国研究机构,一些人至今都可以讲德语。

chi 2103 Humboldt - MP3-Stere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即使在今天,很多中国人仍然重视在德国研究所的工作经验。像洪堡基金会(Humboldt Stiftung)这样的机构可以给外国学者提供奖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的夙愿。自 1953 年以来,来自135 个国家,超过25000 名外国学者得到了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的资助。"

克劳斯·马德拉图像来源: 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tung

获得博士学位不到四年的学者可以申请博士后奖学金。而洪堡基金会另外一个奖学金项目针对的是有丰富经验的科学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有1700位中国学者获得了洪堡基金会的资助,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现在,每六个得到洪堡基金会奖学金的学者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

同行互助

洪堡基金会亚洲事务部主任克劳斯·马德拉(Klaus Manderla)解释说,之所以中国受援人越来越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德国研究领域的好名声,他说:"在科学和技术领域里,德国依然有着良好的声誉,申请到我们奖学金的人都是洪堡基金会与德国科研机构的活广告,这些学者会把这些机会告诉给新人。

洪堡基金会一项最近发表的评估结果表明,国外工作经验也是一个职业生涯的跳板。在20年前或更早时期拿到奖学金的学者中,有80%现在是大学教授。

而年轻一代的学者中拥有海外工作经验也可以快速升职的一个筹码。比如王懿婧,因申请科研奖学金成功,她2010年夏天来到德国,她研究的领域是德中之间的公司并购。如今,她在德国邮政的咨询部门工作。除了母语中文外,她还可以说流利的德文和英文。她准备在这一两年回中国。她有所设想,未来在德国公司工作。

王懿婧认为,那笔科研奖学金为她得到德国邮政的这份工作加了不少分数。

妇女处于少数地位

但她的职业生涯不仅因为她拿到奖学金而与众不同:王懿婧也是为数不多的决定到国外进修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国女性之一。她认为,拿奖学金女性学者少与中国的文化有关:"奖学金面对的对象是3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通常来讲,很多这个年纪的中国女性都已经结婚生子,很难抽出一年时间到国外从事科研工作。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不过随着时代的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也慢慢的改变了。"

赴德深造的中国的学者越来越多图像来源: 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tung/ M.Jordan

而洪堡基金会的克劳斯·马德拉面对女性比例低的现象感到束手无策:"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地区,洪堡基金会奖学金受助人都有一定的女性比例配额。问题不是出现我们的甄选环节,事实上,很少有女性研究者来申请我们的奖学金。"

而申请奖学金的唯一先决条件是要出科学研究的资历证明:"初选入围的话,接下来是研究计划书的评审,当然,研究的课题必须是新的而且是原创的。最后,是否给申请人提供奖学金有1/3还取决于申请者递交的工作鉴定书。"

王懿婧一年半前通过了评审,她对中国女学者在德国从事研究还是持着乐观态度:"今年8个拿奖学金的中国学者中,超过一半都是女性。"

作者: Phyllis Kuhn 编译:文木

责编: 石涛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