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更好"
2012年8月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7月31日发表评论文章,题为“特大号的东德体育机制”。评论写道:“体育经济学者说,(奥运会)的实力格局调整,也是亚洲经济腾飞的结果之一。毫无疑问,中国向其体育系统投入巨额资金。但是,体育上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竞争力。倘若如此,那么十多亿人口的印度就成了一大弱国;在北京奥运会上,这个信息技术的世界强国仅赢得三块奖牌。”
该报接着指出:“不,北京金牌的背后完全是政治意愿,利用体育在全球塑造更好的形象。这并非轻而易举。系统地选拔人才,施加压力,内部竞争。备选人才多,年轻运动员的选择少。只有甘心屈服于艰苦、甚至残酷的训练项目,才有可能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中国的体育机制是东德的特大号版本。”
三点一线VS赛前烧烤
《南德意志报》7月31日报道中国游泳女选手陆滢对中国“三点一线”训练方式的反思,题为“烧烤更好”。文章写道:“周日晚间,23岁来自上海的陆滢站在领奖台上。她刚刚赢得100米蝶泳银牌。在这项比赛中,不是中国人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而是美国人沃尔默(Dana Vollmer)。”
“但美国选手获胜时总有很多话要讲。比如沃尔默就可以讲好几分钟,她如何训练转身的技术,在水下的踢腿,总而言之,如何改进自己。沃尔默说:‘我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倘若如此,那么一项世界纪录也就不那么充满谜团。叶诗文则基本上对每一个问题都回答说,中国的训练非常好。”
陆滢则在报道中讲述她自己的故事。她说,她成长在中国的国家体育机制之下,在澳大利亚生活和训练过,一些中国游泳运动员获准在那里留学。陆滢了解两个世界。她可以比较。
“‘在其他国家运动员也可以有自由时间’,她如是开始自己的故事,‘在中国只有学习、学习、学习,训练、训练、训练,睡觉、睡觉、睡觉。在中国,不管参加什么比赛之前,你都必须休息、集中精力,不能想别的。澳大利亚人则也出去玩,不会担心自己会太累影响训练。澳大利亚人对游泳有一种热情,这也给我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你会问自己:‘你究竟是为自己训练,还是为别人?’陆滢讲述说,在澳大利亚,也有队友邀请她去烧烤,甚至去吃早餐。”
文章写道:“这样一个引人注意的社会分析,与通常的金银铜牌感言不同。...估计陆滢并无此意,但她的确在伦敦发出了另一种选择的呼吁。”
奥运会上的男女平权
《南德意志报》7月31日另一篇报道关注,伦敦奥运与北京奥运的不同:礼仪先生的出现。
“在北京只有礼仪小姐,她们经过精挑细选。有规定:礼仪小姐眼睛的大小不能超过面部长度的十分之三,皮肤要有弹性,身材丰满但不能臃肿。在北京,礼仪小姐似乎是从广告上走出来的,在沙滩排球比赛中,组织者派出的中国啦啦队领队甚至明显被送进人工日光浴晒过几个月。她们的皮肤黝黑得完美,并试图表现得比巴西沙滩网球运动员更像巴西人,但没有成功。”
在伦敦奥运,身着紫色西装的礼仪先生则彰显着男女平等。“手持奖牌和花束的男性有的高,有的矮,有的中等。”
文章写道:“在伦敦,女性运动员的比例增加到45%,在北京为42%。...尽管男子项目仍旧多于女子项目,但也有项目只设有女子比赛。...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男性游泳运动员团体要求奥运会设立男子花样游泳。不过根据已知的消息,这是一个很小的团体。迄今为止,奥委会把‘男子花样游泳’作为次要议题。”
摘编:苗子
责编:文山
[摘编自其它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