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暂停接受使用比特币为其汽车付款的计划,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周三(5月12日)晚些时候在社交网站Twitter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此前对比特币的高调支持态度使马斯克遭到批评。而在周三的最新推文中,他表示,特斯拉改变计划的原因是出于对环保的考量。他写道:“我们对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过程中化石燃料使用的迅速增加感到担忧,特别是煤炭,它的排放量是所有燃料中最严重的。”
马斯克还称,虽然加密货币“在许多层面上来说都是一个好主意,我们也相信其前景光明,但前提是不能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据路透社报道,马斯克的这条推文发表不到两小时后,比特币价格便从54819美元附近骤跌至45700美元,为3月1日以来最低。到亚洲早盘已收复约半数失地,最新在50229美元左右。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币出现类似走势,也是大跌14%低见3550美元,之后回升至大约4000美元左右。
特斯拉和比特币的关系
今年3月份,马斯克的一句推文“你现在可以用比特币买特斯拉”推高比特币的币值。此前,特斯拉披露其买入价值15亿美元的比特币,也已一度推动比特币暴涨。
截至3月31日为止,特斯拉称,公司持有比特币的公允市场价值为24.8亿美元。如今,马斯克在推特声明中表示:“特斯拉将不会出售任何比特币,并且我们打算在开发比特币过渡到使用更可持续的能源后再用比特币进行交易。我们也正在研究使用能耗只有比特币1%的其他加密货币交易。”
比特币的价格一路狂飙,尤其在马斯克大手笔购入比特币之后,很多人也在考虑是否应将全部积蓄投资比特币。德国之声不做投资指导,但尝试解释一下比特币的运作模式。
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比特币并不拥有纸钞和硬币,而是基于加密运算。比特币的架构是去中央化的,因此其运营也不需要银行和中央银行来进行管理操控。所以,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使用比特币,完全不同于迄今为止的货币系统。加密算法更是隐藏了使用者的身份与行踪
2009年一月,一个笔名为“中本聪”的人发表了关于比特币的开源程序。之前几个月,此人或相应的开发团队就已公开发表了比特币运作模式的文字介绍。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比特币:在网络平台上用普通货币合法购买,出售商品或服务获取比特币,或者当“矿工”自己生产比特币。
解密货币要存在称为Wallet的电子钱包里。只有借助这个虚拟钱包,才能搞清比特币归谁所有。进行交易时,也离不开这个虚拟钱包。钱包本身可以存在智能手机、电脑、USB存储条或云端里。使用比特币处处离不开这只钱包。
比如,X先生想用比特币向Y女士购买一顶帽子。这笔买卖要想成交,双方都必须拥有比特币公钥(相当于银行账号)和私钥(相当于银行转账时的确认码)。
Y女士要将自己的公钥传送给X先生。X先生用他的私钥对公钥予以确认,并就此发出比特币交易申请。这个交易申请同其他数百起申请一道,被集中在一个区块里。(这就是常说的区块链,稍后详解)。
这个区块会被传输给去中心化比特币网络中的所有电脑,这些电脑也被称为矿工。他们会审核这笔将比特币从一个钱包转到另一个钱包的交易,然后予以确认。理论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电脑投入挖矿工作。不过,现在从事挖矿的,基本都是专业性的挖矿公司。
转账之前,“矿工”必须要为每一个区块解决数学难题。为此目的,用于挖矿的计算机必须拥有强大的功率和高效的显卡。“挖矿”如同数学竞赛,多名矿工同时试图从区块链里解开一个区块。谁最先解开难题,谁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 比特币。
X先生和Y女士的区块是整个一个链条的组成部门,也就是所谓的区块链。在这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中,储存着所有同比特币相关的交易信息。因此,区块链的作用就相当于虚拟货币的账本:在这个账本上包含所有的交易和钱包信息,拥有者本人却是匿名的。
在矿机总功率方面,中国遥遥领先,因挖矿而耗费的电力也同样遥遥领先。根据剑桥大学发布的比特币耗电指数,其他重要的比特币“挖矿”国家还包括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以及马来西亚。现在,只有在电费极其低廉的情况下,“挖矿”才有利可图。
比特币的计算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电力。根据剑桥大学发布的比特币耗电指数,每年比特币的耗电量高达1200亿度,比上图任何蓝色标注国家的总耗电量都高。
比特币对环境的影响
比特币是通过“挖矿”——全球计算机网络争相解决复杂算法问题获得的。这些“矿机”需要大量能源来维持运行。随着比特币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矿工进入市场,进一步增加能源消耗。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截止2018年末,整个比特币网络每年排放2200-2290万吨二氧化碳,与一个大型西方城市或类似斯里兰卡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年的排量类似。
今年2月,英国剑桥大学估算结果显示,如果比特币是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30个国家的耗电量比它更高。比特币的年耗电量超越阿联酋、荷兰、菲律宾、比利时、澳大利亚或以色列。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