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环境问题频发,部长为何连任?

2013年3月26日

昨日,连任环保部长的周生贤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但在同一天的环保部常务会议上,他表示要推动大气污染问题和水污染问题的解决。环保人士指他在任8年只会空谈,对他新一任并不抱希望。

(FILE) - Smoke is seen emitted from chimneys and cooling towers of a heat power plant in Fuxin city, northeast Chinas Liaoning province, 2 March 2008.China will include a pilot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in its next five-year pla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reports.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id that a trial system for trading in permits to pollute was one of four main emissions reductions goals that would be contained in blueprint for growth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15, which bureaucrats are still developing. +++(c) dpa - Report+++ dpa 15851357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3月25日,连任环保部长的周生贤缺席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对话环节,让在场的媒体有些失望。同一天,周生贤主持了环保部的常委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方案》并决定,重点进行以PM2.5为主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的解决。而由北京及大半个中国雾霾和近期再爆出的水污染事件将环保部再置于公众的风口浪尖上。

3月16日,人大投票选举中,人大环资委和连任的环保部长周生贤共同遭遇"投票门";其中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草案"收获"850张反对票、125张弃权票及15人未按表决器;而周生贤获得171张反对票和47张弃权票,成为得票率最低的一位部长。

3月20日,非盈利环保组织"中外对话"发表文章《公众强烈不满环境部长任命》,文章指周生贤过去任职的8年间,其关于环保工作方面的承诺,几乎没有兑现。但在个人仕途上却坚决不辞职,因此获公众嘘声一片。网友盘点周生贤"政绩":"2006年甘肃徽县铅污染;2007年太湖爆发蓝藻......2010年紫金矿业污染;2011年康菲石油污染;2012年广西镉污染、北京雾霾;2013年山西苯胺泄漏、山东地下水污染、上海万头死猪污染" 的博文,获网友大量转发。

[No title]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网络名人薛蛮子在网上呼吁"北方冬日连日雾霾,几亿人受害,周生贤身为环保部长早应辞职,你们同意吗?"网上跟贴一片"同意"之声。网友"中华牢骚调查分析总局"发布了网民给部长的信,信中有一张戴各式口罩的公众头像拼图和河南洛阳被污染而变成血红色的洵河图片,并邮寄至环保部,要求周生贤引咎辞职。

北京“雾霾”中行走的人图像来源: Ed Jones/AFP/Getty Images

"环保部新表态可能缘于上层压力"

德国之声与"中外对话"北京总编刘鉴强取得联系,他向德国之声表示,尽管周生贤在新的环境会议上作出治理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的表态,但极有可能只是做给高层看。触及了民众生存底线的污染引至民众愤怒,民怨已经给执政者带去压力。

新任总理李克强于3月17日的记者见面会上,已经公开表态要进行治理污染及"铁腕执法和铁面问责",因此刘鉴强认为环保部官员应是在上层压力下做出了又一轮"承诺":"环保部可能是向领导表态,在两会上,环保部得分最低。实际上,上层对环保工作很不满意,这种不满意也是来自公众的压力,不管是水还是空气,这8年来都没有解决,特别是空气是否改善,这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不是说大话就能掩盖的,所以我想环保部一定是承受了很多压力。但从过去8年来的经验来看,我并不是很乐观。"

李克强表示要“铁面问责”图像来源: Reuters

"体制原因之外,不要再为环保部的无为找借口"

一直有学者表示,中国环境问题深层原因是体制性障碍,环保部在与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的权力角力中,一直处弱势地位,这也渐渐使环保部的失职行为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谅解",但刘鉴强认为,周生贤执政期间,在多个环保工程及公众事件中,一种是逃避;一种是做出对损害环境推波助澜的决策,比如在长江小南海野生鱼类保护区修建的小南海电站、怒江大型水电工程的环评,在当地公众及环境组织的抗议下,环保部仍为企业开绿灯通过了环评;而对公众一直呼吁公示的PM2.5数据则是千呼万唤不出,直至雾霾爆发高层领导震怒后,环保部才进行公示:"他们再弱,也是代表一个国家对环保的最高权力,来行使监督权力的部门,行政赋予他们的权力也很大,但在(对大型污染项目)的'环评'、'信息公开'等,这是他们完全可以做的,所以他们不能辩解。"

2005年11月松花江发生水污染事件,随后时任环保局局长解振华辞职。解振华的解职曾让人看到对官员问责的一线希望。周生贤从林业局局长职务上"临危受命",他在接任仪式的记者会上曾表示:"我争取不辞职"。刘鉴强认为8年只会空谈的环保部长,只履行了"不辞职"这一个承诺:"最气人的是再不满意,他们也说自己很好,环保部从来没有说自己做得不够。他在任上出了这么多事,从来没有被问责。"

作者:吴雨

责编:雨涵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