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八佰》官微在周五(6月14日)公布了这一通知,被突然取消是因为技术原因。这部片子由管虎执导,原本被选为开幕片于今晚(6月15日)播放。影片涉及抗日战争,讲述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的故事,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有质疑认为,涉嫌美化国民党以及多次出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的情节才是这部片子被叫停的真正原因。台湾中央社注意到,上周日(6月9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在北京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与会人士认为,把《八佰》作为庆祝10月1日中共建政70年的"献礼片"播放,很不适宜。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包括前解放军高官、影评家和社评家,有与会者批评,《八佰》用历史碎片掩盖历史的本质真实,对国民党的抗战做了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美化。
中国官方媒体上依然可以看到关于这部电影的报道及采访。人们也可以看到预告片,其中出现了不止一次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的画面。电影被临时取消在上影节播放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业界人士的关注。贾樟柯周五《八佰》公布被取消上影节放映当天在微博上意有所指地留下一句话:"电影事业,不能这么搞。"知名编剧史航发了一张《八佰》电影海报,写道:"有位导演的胡子,是我们眼看着白的。中国电影的天,也是我们眼看着黑的。"
又见技术原因
这并非是首次中国电影在大型电影节被临时取消的事件。今年2月的柏林电影节上,张艺谋的《一秒钟》在首映前的最后一秒种宣布撤出,官方给出的理由也是"出于技术原因"。当时不少业内观察人士认为,《一秒钟》被强势撤离柏林,极有可能是该片的历史背景涉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德国之声专访中国导演娄烨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同年5月,入围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六欲天》突然宣布退出戛纳电影节。这部片子原定于法国时间5月22日在戛纳电影节放映,却在5月21日在官方微博宣布,该片片方及全体主创将不会参加本届戛纳电影节及其相关活动,理由同样也是因为技术原因。
《八佰》官微显示,片子预计7月5日正式上映,但电影届时是否能够上映还是未知,一些网友不安地留下"希望如期上映"的期待。网民"蔡见骏jensen"说:"惟愿7月5日的上映,不会被技术原因了,大家都懂得。" "武侠天下NOB"说:"接下来应该就是公映取消了……若咱国不存在我朝以外的抗日战士,就把历史重新改写一下吧。反正一直以来,历史都只留下我想留下的"。"天马行空行者":"主要是青天白日旗,我想这回真的可以自信一把,结果都是差临门一脚。"
许多网民对这部片子被上影节取消并不买账。网友"乖张散漫冥顽不灵"说:"美不美化,看过后,观众自有分辨,你是觉得群众的眼睛不雪亮么?观众连这也判断不了么?" "哲影Alex"说:"今年的第四个案例,从柏林烧起的一把火,小小地殃及了一下戛纳,现在终于烧到本土了。多好,上影节终于有跟欧洲三大一样的共同点了,那就是都有华语电影退过片。" "不想当胖虎的胖虎"写道:"这不许拍,那不许演,厉害了我的中国电影。"
自电影院出现起,电影审查也就随之产生了。位于德国威斯巴登的电影文化馆从3月12日至5月4日举办一场题为“停!欧洲电影审查”的展览,介绍欧洲的电影审查史。 图像来源: Bernd Sobolla 1933年捷克电影“入迷”(Ekstase)讲述了女主人公因为婚姻中缺少情色元素而提出离婚的故事。电影中女主人公和一个陌生男子共度了一夜。这样的情节在今天完全是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对于道德审查者们来说已经步子迈得太大。在德国这部片子因为“以最大的恶意推测人类最低级的天性”而被禁映。
图像来源: Národní Filmový Archiv, Prag 电影“入迷”只是“停!欧洲电影审查”展览中的一个例子。这场持续到5月初的展览展出大量展品,同时展览举办期间还会放映约40部电影。参观者能够对20世纪电影审查史有所了解。
图像来源: Bernd Sobolla 电影审查在默片时期就已经存在。1925年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在莫斯科首映引起热烈的反响。这部电影在德国放映时,审查方以“危害公共安全”为由,将影片中起义的海员把军官扔到甲板上的镜头全部剪掉。
图像来源: Deutsches Filminstitut - DIF, Frankfurt 纳粹德国时期,电影审查变得更为严格。有一些电影已经出品,但是也没有免掉遭禁的命运。德国40年代的电影“美妙的一天”(Der verzauberte Tag)中,女主人公是位在火车站小卖部工作的年轻姑娘,她的未婚夫是个老夫子式的人物。女主人公向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最终与未婚夫分道扬镳。这部影片因为强调妇女解放遭到禁映。
图像来源: Bernd Sobolla 二战末期德国拍摄的电影“大自由7号”(Große Freiheit Nr. 7)中,演员Hans Albers饰演了一位向往大海和自由的老海员。纳粹统治者不喜欢看到电影中存在个人主义的形象。这部在德国被禁的电影最终在布拉格举行了首映,而观看首映式的观众甚至是被经过挑选的。
图像来源: Bernd Sobolla 1951年,电影“女罪人”(Die Sünderin)震荡德国。演员Hildegard Knef在这部影片中饰演的妓女玛丽娜爱上了一个患了不治之症的男子。她不原意看到自己的心上人继续遭受病痛的折磨,亲手杀死了心上人,之后自杀身亡。这部电影因为“赞颂妓女”、涉及“协助死亡”和“自杀”等话题,在教会和政界的压力下,最终未能上映。
图像来源: Deutsche Kinemathek - Museum für Film und Fernsehen, Berlin 当年对电影采取审查手段的不仅是教会和政界,经济界同样也插手。电影“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中的纳粹镜头在德国被出租电影的商店剪掉。理由是“顾及德国人的感受”。
图像来源: Deutsche Kinemathek - Museum für Film und Fern-sehen, Berlin 1952年电影“卡萨布兰卡”在德国影院上映时,观众几乎感受不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时的故事。片中德国士兵吟唱“保卫莱茵河”和法国人唱马赛曲的镜头都被剪掉了。直到1975年这部电影的完整版才得以在德国电视上播出。
图像来源: Bernd Sobolla 1957年电影“与你我不同”(Anders als du und ich)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部电影讲述了两名同性恋者的故事。电影分级管理机构拒绝批准电影使用原标题——“第三性”,理由是“涉嫌为同性恋做广告”。导演Veit Harlan重新剪辑了影片,又补拍了一些内容。最终分级管理机构将这部电影定为18岁以上的观众才可观看。
图像来源: Deutsche Kinemathek - Museum für Film und Fernsehen, Berlin 上世纪60年代是前东德进行电影审查最为密集的时期。60年代拍摄的电影“卡拉”(Karla)中,一位女教师鼓励高中毕业班的学生不要鹦鹉学舌,应该学会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这样一部电影当然会被东德政府禁止。
图像来源: Deutsches Filminstitut - DIF, Frankfurt 布拉格之春(1968年)过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很多电影还在拍摄过程中就遭遇扼杀的命运。电影“我爱,你爱”(Ja Milujem, ty milujes)虽得以拍摄,但最终还是遭禁。电影描写了一些境遇不佳借酒浇愁的人群。捷克斯洛伐卡审查机构称,这种电影不符合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主旋律。
图像来源: Slovak Film Institute, Bratislava 电影审查史上一个重要的禁映标准就是电影中的暴力场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电影“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在英国被禁了25年之久。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时有所裁剪,在英国则在首映后就被下线。
图像来源: Deutsches Filminstitut - DIF, Frankfurt 威斯巴登电影文化馆举办的这场展览有多家机构携手完成,其中就包括弗里德里希·威廉姆·穆瑙基金会("Friedrich Wilhelm Murnau"-Stiftung)、汉堡电影研究中心(CineGraph - Hamburgisches Centrum für Filmforschung e.V)和德国电影集团(DEFA)等机构。
图像来源: Bernd Sobo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