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澳大利亚政府週二(8月27日)宣布,自2025年起,将新注册的国际留学生数量限制在27万人 。虽然这仍需要经过澳大利亚国会批准,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相当仰赖国际学生,特别是来自亚洲的学子,因此澳大利亚政府的新政策引发了反弹声浪。
专家指出,这会影响中国学生进入澳大利亚名校的机会,甚至进一步改变中国学生前往澳大利亚留学 的意愿。
依据新规,2025年澳大利亚 各大学的国际留学生注册人数上限,将设定为14.5万人,约为2023年的水准;职业培训课程的国际留学生注册人数,上限则为9.5万人。澳大利亚政府希望控制移民数量,认为这导致澳大利亚房租飙升。
澳大利亚名校受影响最大 来自国际学生的教育收入,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产业,仅次于煤炭、铁矿、天然气,它在2022年至2023财政年度,替澳大利亚经济创造了约364亿澳币的收益。
根据澳大利亚教育部2022年的数据,虽然各大学对国际学生依赖程度有所不同,但在许多澳大利亚顶尖学府,国际学生学费是除了政府补助之外的最大收入来源。举例而言,悉尼大学有约44%的收入来自国际学生学费;莫纳什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也分别都有3成以上。
图为墨尔本大学校园一景。(资料照)图像来源: Fabio Mazzarella/Sintesi/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 上述几所排名靠前、历史悠久的澳大利亚顶尖名校组成的“八大名校联盟”(Group of Eight),27日曾发表公开声明 ,“坚决反对”设置国际学生人数上限,批评此举“鲁莽”,并认为“这会对产业和国家造成损害”、实际上是在“惩罚”受国际优秀学生欢迎的大学。该联盟“以最强烈的措辞”,呼吁参议院不要让政府通过新政策。
西澳大学(UWA)中国研究副教授陶郁(Yu Tao)告诉DW,对于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实施的留学生比例上限,不同的大学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那些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大学,主要是以‘八大’为主的国际排名较高的大学——可能会在对华招生方面受到一定影响”。
陶郁指出,“那些位于澳大利亚偏远地区、或全球排名相对较低的大学,受到的影响可能不会特别大”。
长期研究高等教育政策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社会研究与方法中心教授诺顿(Andrew Norton)也告诉DW,原先国际学生集中程度就比较高的澳大利亚大学,在2025年之后,面臨到国际学生招生数量消减的问题,也会最严重。
诺顿认为,未来可能的影响是,与过去的留学生人数无上限相比,澳大利亚许多主要研究型大学从国际学生上收取的收益将减少,可用于研究的资金也将减少。
诺顿还指出,澳大利亚政府新推出的国际学生上限政策,并没有規范各国的留学生配额。不过,他认为,“上限政策对中国学生的影响最大”。
专家:中国留学生可能不愿低就 澳大利亚教育部数据 显示,2024年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生中的人数中排名第一。今年1月至5月,共有超过15万名的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其次是印度和尼泊尔学生。
根据《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今年5月的报道,在中国留学生的推动下,澳大利亚各大学2024年初的海外留学生入学人数,已超过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而这些学生几乎都选择就读“八大名校”。数据显示,2024年初有86%的中国籍新生就读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人数比去年高出15%,比2019年高出31%。
报道也说,在“八大名校”之外,中国学生 在2024年初的入学人数,比新冠疫情发生前减少了一半。
图为位于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大学。该校并非“八大名校联盟”。(资料照)图像来源: Martin Berry/Loop Images/picture alliance 陶郁研判,一些排名相对较低的澳大利亚大学,或许会欢迎澳大利亚政府新政策,因为这些限制可能促使一些留学生选择前往这些排名较低的学校。
就他个人的观察出发,陶郁认为,南亚国家的留学生相对而言对大学排名没有那么“执著”,因此确实不排除有些倾向于在澳大利亚找工作、发展职涯的留学生,在无法进入顶尖澳大利亚学府时,可能会选择其他澳大利亚大学。
但在陶郁看来,“中国留学生一般比较重视(大学)国际排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毕业后在澳大利亚寻找工作、甚至移民定居的倾向并不是那么强烈”;如果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严格“一刀切式”的名额限制,中国学生并不会因此选择排名较差的其他澳大利亚大学。
陶郁认为,澳大利亚的大学不仅在澳大利亚国内存在竞争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国际上与其他以英语授课的大学,尤其是英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竞争留学生的来源。“如果中国学生无法进入‘八大’名校,他们可能不会选择澳大利亚其他排名较低的大学,而更有可能前往其他国家排名相似的大学。”
诺顿27日在澳大利亚意见交流平台“对话”(The Conversation)上发表的文章则指出,“很少有想要就读高声望大学、或想要住在大城市的学生,会去低声望大学或地区大学”。因此,当留学生面臨澳大利亚的名额上限,“他们就不会来澳大利亚”。
在这种情况下,诺顿也指出,“到2025年底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许多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尚未达到上限,导致新生总数远低于27万人”。
过去几年里,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经贸和政治关系一步步走入低谷,直到2022年澳大利亚工党执政后才有所改善。中国商务部终止对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征收关税,以及中国外长王毅访问澳大利亚,凸显了两国关系的升温,双方关系也依然存在一系列棘手的议题。 图像来源: Colourbox/A. Mijatovic 中国将终止对澳大利亚的进口葡萄酒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商务部周四(3月28日)宣布了这一举措。在一份公告中该部门表示,鉴于中国相关葡萄酒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已无必要。
图像来源: Oleksandr Latkun/Zoonar/picture alliance 关税最高可达218.4%,该规定从2021年3月实施,为期五年,中国还对澳大利亚商品实施了一系列其他的贸易壁垒手段,当时澳中关系已经因一系列事件一步步恶化。
图像来源: sepp spiegl/imago images 不久之前,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堪培拉会见中国外长王毅。王毅称,澳中两国关系已重回正轨。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外长首次出访澳大利亚,标志两国外交关系回暖。王毅此行也是为今年晚些时候中国总理李强的正式访问做准备。
图像来源: David Gray/AFP/Getty Images
不过中澳关系依然面临挑战,比如澳籍华人杨恒均今年2月被中国司法机关以间谍罪判处死缓。在与王毅会晤后,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对外界表示,澳方对杨恒均案的判决感到震惊,“澳大利亚政府将继续为杨恒均案努力。”
图像来源: Chongyi Fe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随着葡萄酒关税的取消,澳大利亚希望中国能对其他食品的进口也降低管制门槛,比如龙虾和牛肉。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声明,在 2023 年上半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进口葡萄酒的占比仅为 0.14%。而在征收关税前的 2020 年,这一比例为 27.46%。中国和澳大利亚原本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
图像来源: Sarah Mischke/DW 2015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中澳自贸协定》,同年12月开始生效,两国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澳大利亚的乳制品、牛肉、海鲜、酒水等产品,以及煤、铜、镍等矿产资源可以部分零关税的低价格销售到中国。图为2016年9月时任澳总理特恩布尔(Malcom Turnbull)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握手。彼时的双边关系即使称不上亲密,至少也是友好合作。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L. Zhang 2017年的一起事件形成了中澳关系走向猜忌和对峙的转折点:工党参议员邓森(Sam Dastyari)迫于压力辞职。他被指控与一些中国商人过从甚密,其中包括据称与中共有联系的商人黄向墨。此后澳媒体开始曝光中国试图影响堪培拉政界的行为。当年内,特恩布尔总理就推出了一部旨在遏制外国干预的法律,对北京的防范之意十分明显。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Tsikas 2018年,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由,做出了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的决定。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发起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早已成为西方国家顾虑的对象,但澳大利亚则是美国的西方盟友中率先正式宣布禁用华为的国家。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P. de Melo Moreira 尽管政治领域的气氛日益紧张,但是中澳之间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中国对于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一场从中国武汉席卷全球的疫情带来了根本的转变。堪培拉政府2020年4月发出对新冠病毒源头进行独立调查的呼吁,彻底惹怒了北京。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 在新冠疫情方面的争议,再加上澳政界和智库机构对新疆“再教育营”情况的调查披露,以及对香港民主法治遭到限制的批评,都使得堪培拉在北京眼中成为了“反华急先锋”。据一名中国官员透露,中国驻澳大使馆甚至有一份文件还列举了14项澳政府引起中国不满的行为。
图像来源: AFP/G. Baker 2020年9月,中国外交部证实,前央视主持人、澳籍华裔女记者成蕾已经因为“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而接受调查。随后两名澳大利亚驻华记者——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驻华记者比尔·伯特斯(Bill Birtles)和《澳大利亚金融评论》(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的记者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在北京被中国国安人员约谈。据称,约谈内容与成蕾案件有关。两人于9月7日紧急撤离中国。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20年1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其推特账户上发布了一张由中国艺术家付昱(网名为“乌合麒麟”)创作的讽刺画而陷入外交争端。画中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子抵住一个阿富汗儿童的脖子。赵立坚以此来讽刺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杀害平民的事件。推文发布后,澳大利亚时任总理莫里森立刻发表讲话,要求赵立坚撤下图片,并要求中国政府道歉。北京方面并未道歉,反而还讽刺堪培拉政府更应该为其士兵在阿富汗犯下战争罪行而“感到耻辱”。
图像来源: Twitter/Lijian Zhao 就在赵立坚推文风波发生之前,中国商务部刚刚宣布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开征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212%。此外,澳大利亚煤炭、大麦、红酒和龙虾等产品也成为北京惩罚性关税的受害者。由于中国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出口产品原本有大约三分之一销往中国。堪培拉政府表示要把关税案告到WTO,但是这些制裁对相关产业构成沉重的打击,已经是难以改变的事实。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L. Coch 2022年5月,澳大利亚工党在大选中获胜,结束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连续九年的执政。工党党魁阿尔巴尼斯就任总理。同年11月15日,阿尔巴尼斯(前排右)在印尼举行的G20峰会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场边会晤。这是2016年以来,中澳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标志着两国在经历多年的不信任后,在稳定经济和外交关系方面迈出了步伐。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The Canadian Press via AP 2023年1月,中国政府允许四家国资企业恢复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标志着2020年北京对澳州煤炭实施的非正式禁运出现松动。2023年,中国从澳进口煤炭5247万吨,远高于2022年的286万吨。2023年8月,中国取消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80.5%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图像来源: Construction Photography/Photosh/picture alliance 在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前夕,2023年10月11日,被指犯有“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而遭中国当局关押三年的澳大利亚籍华裔记者成蕾获释。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右)在机场迎接她返回澳大利亚。尽管中方称成蕾是在服刑期满后被执行驱逐出境,但成蕾获释的消息仍普遍被视为中澳关系升温的重要标志。
图像来源: Sarah Hodges/DFAT/AP/picture alliance 2023年10月22日,中国同意复审从2021年3月开始执行的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征收218%反倾销关税的措施。澳大利亚暂停向世贸组织提出的相关申诉。在实施关税之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场。征收关税之后,2021年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葡萄酒销售额暴跌了97%。澳大利亚政府2023年12月表示,相信2024年初中国会取消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反倾销关税。
图像来源: Mahmood Salehi/DW 2023年11月6日-7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前工党籍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访华50周年之际展开破冰之旅,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阿尔巴尼斯时表示,中澳两国恢复各领域交流,走上了改善发展关系的正确道路。阿尔巴尼斯也称澳中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对话合作才是正确选择。
图像来源: Lukas Coch/AAP/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2023年11月,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称,在日本附近海域的一次相遇中,一艘中国战舰对一艘澳大利亚护卫舰采取了使用声呐脉冲的“不安全而不专业”的行动,导致一名澳方潜水员受伤。阿尔巴尼斯总理称该事件损害了两国关系。2024年1月,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称解放军海军对此事故“没有责任”并试图将该事件归咎于日本。对此,澳方予以了反驳。
图像来源: Anton Raharjo/AA/picture alliance
中国留学生怎么看? 路透社报道指出,澳大利亚的民意调查显示,选民担心大量外国学生和工人涌入,会让住房市场压力过大。目前距离澳大利亚大选还有不到1年的时间,移民议题 可能成为此次竞选中的热门议题之一。
为阻止大量人口流入,澳大利亚政府上个月将外国学生的签证费提高了一倍多,并打算修改规定,不再允许毕业生澳大利亚不断延长居留时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籍硕士生张普特告诉DW,澳大利亚政府表面上认为限制留学生人数,就可以改善澳大利亚的住房危机,但其实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他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打算把2025年新留学生人数限制在跟新冠疫情期间“基本持平”,并没有特别减少,“可是澳大利亚的住房危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长远来看,他认为这项措施是矫枉过正。张普特说,澳大利亚政府应提升对签证的要求,并限制留学生报读“野鸡学校”,才是正确的做法,“(这些管理措施)长远来看会提升整个产业的质量,但是单纯限定留学人数,是百害而无一利”。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