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畸形的中国教育制度

2011年10月15日

《时代周报》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畸形发展,重视高等教育,忽视职业教育,因此缺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妨碍中国生产结构的转型。尽管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措施,但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Presseschau China in den deutschen Medien 2. DW-Grafik: Per Sander 2010_06_18_presseschau_chinesisch.psd

该报10月14日的文章认为,最近20年来,国际的教育大学化趋势也波及中国。中国未来要从批量生产型经济向质量生产增长型经济转变,但问题在于,中国很快会发现,在这方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也就可以"将大城市70%甚至更高入学率的教育大学化视作畸形发展。"

文章说,中国看重大学教育,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文化深受孔子哲学的影响,"社会认可和职业成功都与大学毕业相连,这在其它国家很少见。中国的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其所能让独生子女能够进入大学读书。

 "直接落到职业教育体系的青年人,只有在极少的例外情形下才会重新有机会读大学。职业教育是个死胡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而直接参加职业培训教育被看作是职业生涯的高风险。"

文章认为,中国学生在2010年的比萨测试中成绩优异,而在"以实用为主的职业教育测试"中"明显的成绩很差","原因在于,中国学生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鲜有少于14个小时的,以及在掌握以规则为基础的知识时明显采用被动的学习方式。同时,独立学习和发挥创造性能力也停滞不前。

"……极重的学习任务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依然如故,尽管在中国也已经认识到,这是中国的专业人员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性以及质量意识低的主要原因。此外,起阻碍作用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较之大学教育长期遭到忽视。"

文章说,在上一个5年计划中,也通过投资巨额的职业教育改革项目予以纠正。"可是这一切还不够。专业人员大多数不合格,只有4%的人拥有技师或技工资格证书。这是个问题,如果像总理温家宝认为的那样,在全球化过程中取决于尽快超越密集生产阶段,转向重在质量产品的生产结构,'中国制造'得成为中国产品和服务领域的正面主导形象。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目标,然而还相距甚远。尽管创立职业高校等措施效果良好,这个问题还难以得到持久地解决。"

文章指出,"为了重新调整顺序,教育政策的关键一步还没有走出。迄今为止,职业教育几乎还没有向这一原则开放,即在职业教育之后可以进入与职业相关的大学深造。只有当职业教育能够以同等价值进入到高等教育时,在中国才会建立起一个对父母和学生都有吸引力,同时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

该报断言,"中国历史上哲学与宗教相结合的特点,以及在其基础上所形成的随行自然的特点决定,中国对外来影响持开放的态度。由此可以期待未来职业教育会以日益多元的形式彼此共存。但一个新的职业教育的系统结构可能要到几十年之后才会形成。

"无论如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也早就被认识到了。……"

摘编:林泉

责编:洪沙

 (以上内容摘自或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