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相对主义的人权观得到更多支持

采访记者:李鱼2006年5月11日

5月9日,联大召开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人权理事会。中国获得146票,当选该机构的成员国。人权组织普遍呼吁,不该让中国这样人权记录较差的国家进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但德国波鸿大学东亚政治研究所所长辜学武教授却认为,中国人权政策和事业的改善会由此得到推动力量。以下是辜学武教授接受德国之声中文网访谈的全文。

联合国虽然存在,但它不是一个有主宰能力的超级政府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

中国在一周前才正式宣布申请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我们猜测,中国一定是用了时间做了考虑和论证工作。那么,中国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最根本得原因是什么呢?

辜学武:

自从中国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之后,它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利的机会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中国在1990年底之前处于学习阶段,但现在,在国际各类重要场合,中国都在取自己的一席地位。这是中国加入人权理事会最重要的动机。

德国之声:

成了人权理事会成员之一,这一现实能够推动中国人权状况的改善吗?

辜学武:

从理论上说,成为人权理事会成员,应形成对中国的很大压力,这是第一点。同以前的人权委员会不同,现在的理事会成员国增加了很大的责任感。人权委员会不是联大直属机构,没有很大权威性。现在的理事会直属联大,成为这样的成员,责任自然增大,曝光度更高。第二,理事会的监督性增强了。以前的委员会一年只开大约5至6星期的会,就象中国人大常委会,而现在的理事会每年则开3至4次会,总会期不得少于10周。以经常、不间断的方式审视各国的人权状况,有利于压力和监督性的增强。最后,新的理事会将体现更大的公平性,成员国任期最多两届,然后必须退出一年,之后重新参与竞选。由此可见,我个人认为,中国人权状况政策和事业的改善会得到推动力量。

德国之声:

既然成为人权理事会成员是好事,是一种推动人权改善的力量,那么,为什么在选举之前,许多人权组织呼吁不要让古巴、中国、伊朗和津巴布韦这样的国家加入人权理事会呢?

辜学武:

虽然中国的人权状况有了某些相对的改善,但西方媒体及政治家对此还是非常不满。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标准不一样。西方的人权标准很高,用它来衡量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得出的结论当然不一样。他们不希望人权记录不好的国家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这是一种以意识形态观点来看待问题的做法。

我认为,联合国包括了191个成员国,其中,同中国人权观持相同观点的国家应该是占多数的。这可以从本次投票结果得到验证:有140多个国家投了中国入选的赞同票。

西方提倡的是人权的全球主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主张相对主义,即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好坏,视各国的具体环境来判定。相对主义的观点似乎得到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认同。中国的高票当选,并不是偶然。

德国之声:

德国联邦政府人权专员诺克(Guenter Nooke)5月9日接受德国电台采访时说,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比如伊朗,不应成为人权理事会成员。但中国是一特例。他解释说,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他们的影响力巨大。如果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就可以左右投票国的意志,那么,人权理事会的行动能力岂不又该受到质疑?

辜学武:

国际政治总是处在一种现实同理想的搏斗之中。德国政府人权专员相对认同现实主义观点。在当今世界,虽然有联合国的存在,但它不是一个有主宰能力的超级政府。换句话说,世界朝什么方向发展,世界经济秩序应该怎样,还是大国说了算。这是现实,只有承认现实,才能做出真正推动人权发展的行动。

从历史的角度看,联合国有这样一个理事会比没有好,尽管它会受到大国的操纵,因为大国有实力,有资源,有能力影响表决的结果。但这个理事会对大国来说,也是产生压力的,因为世界的透明度在增加,舆论也构成大国为所欲为的障碍。因此,我认为,随着人权理事会的诞生,世界上多了一个人权问题的平台,它对大国也产生监督作用,会对国际人权事务产生正面效果。人权理事会是否会堕落到以前委员会的地步,还有待观察。关键在于,新诞生的联合会人权理事会能否切实贯彻它的监督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