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看中国在阿富汗的战略

2010年1月27日

一个在国际经济危机肆虐蔓延时期仍然能保证GDP实现8.7%增长率的国家对能源的大量需求也是自然而然的。北约军队在阿富汗打击塔利班的同时,中国中冶集团和江西铜业联合体在该国开始了世界上尚未开发的第二大铜矿的开采项目。西方人说,西方人荷枪实弹地在保护中国人的经济利益;而中国人则说,"灭火手段不同",但利益是一致的。

资料图片:美国士兵在阿富汗的艾娜克(Aynak)巡逻图像来源: AP

战乱频繁安全局势让人难以乐观的阿富汗却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距离首都喀布尔大约35公里处的艾娜克(Aynak)铜矿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开发的第二大铜矿,已探明储量达到1100万吨,相当于中国国内铜矿总储藏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中冶集团)-江西铜业联合体压倒性地战胜美国、加拿大、英国、哈萨克斯坦以及俄罗斯的竞标者获得艾娜克铜矿开发权。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称,预计艾娜克铜矿开发项目总投资为43.9亿多美元。这是中国在阿富汗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也是迄今为止阿富汗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项目。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投资商还将在铜矿开采当地修建学校、医院、清真寺、发电厂和铁路。阿富汗政府预计该项目未来将创造6000个工作岗位。

除了艾娜克铜矿,中国投资者也正在和印度以及阿拉伯的投资商一同竞争喀布尔以西150公里处探明储量达到18亿吨的哈吉加克(Hajigak)铁矿的开采权。阿富汗政府要求外国投资商开采铁矿的同时还在当地修建一座炼钢厂、一条铁路以及一家肥料工厂。外界猜测,在哈吉加克铁矿的竞标中,中国人一样拿着一手好牌。

德国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夏特尔(Conrad Schetter)说,在阿富汗,中国人把注意力集中放在经济开发上,而远离中亚地区的"政治游戏":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美国人在阿富汗的明显优势,中国人不愿意插到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

去年12月出版的法国《外交世界》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开发投资项目是中国在中亚和非洲地区推行发展政策的典型模式。文章称,中国人认为,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创造出来的更多就业机会,自然而然地也就推动了地区政治的稳定,同时也解决了中国国内对原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海林则不认同中国在阿富汗只看重经济利益而无其它考虑的说法。他表示,中国非常关注阿富汗的地区安全问题:

"这种安全对于我们的投资有很大影响,对中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秩序也会有影响。我们不希望阿富汗是一个遍地极端分子训练营地的国家,如果这样的话,对整个东亚及周边国家都是威胁。中国的利益不只是经济这么简单。"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上登载的信息,2009年1月至10月,中国同阿富汗间的进出口总额为1.79亿美元。贸易水平远低于中国同其它邻国间的水平。叶海林表示,中国更看重阿富汗的长期价值。阿富汗潜在的巨大市场价值和原材料供应价值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另外,阿富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成为欧亚大陆上人类迁移、征伐、商旅活动的重要通道,那里曾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之一。

"现有的很多条拟定当中的连接中亚产油区和石油用户的通道都通过阿富汗,但这些都还只存在于蓝图中。根据现在阿富汗目前的安全状况下不可能提上议事日程上来。但从理论上从长远来说,一旦阿富汗恢复稳定,阿富汗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年底美国《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带有些抱怨的口气写道,"在阿富汗美国花了数以千亿美元同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作战的同时,中国却在为其贪婪的经济确保原材料供应"。

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夏特尔说:"正因为美国人和北约在阿富汗打击恐怖势力,因此在这方面中国人不需要太积极。"

中国方面也承认,中国企业在阿富汗开采铜矿的过程得到北约军队提供的一定的安全保障。中国专家叶海林说,根据目前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国际法框架对中国外交行为的约束,中国不太可能在军事上对阿富汗有任何大的动作。

"不存在中国以非经济非援助的手段参与阿富汗重建。从中国角度讲,既违反中国外交政策也违反中国的外交传统。在得不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中国的军队不可能有任何海外行动。"

叶海林表示,在谁把阿富汗这把火点着的问题上或许有争论,但是在通过不同手段灭火方面的利益是一致的。他说,"这是一种奇妙的合作关系"。

作者:洪沙

责编:乐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