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研究:中国跨境信贷转向发达国家 美国借的最多

德正 美联社、CNN
2025年11月19日

多年来,华盛顿一直警告各国接受中国贷款存在风险。但有研究发现,过去二十年来,全球接受中国资本信贷最多的却是美国。

中美国旗和货币
中国又成了美国最大的债主?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弗吉尼亚州威廉玛丽学院的AidData研究实验室称,中国国有银行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向美国企业输送了2000亿美元。但许多贷款一直不为人所知,因为这些资金最初是通过开曼群岛、百慕大、特拉华州和其他地方的空壳公司进行转移的,这有助于掩盖其来源。

研究显示,大部分贷款是为了帮助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股份,其中许多企业与关键技术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包括一家机器人制造商、一家半导体公司和一家生物技术公司。

隐性贷款流向西方科技资产

该实验室汇编了迄今为止关于中国海外贷款活动最广泛的公共数据库。分析发现,中国政府或国有控股实体向 200 多个国家提供了 2.2 万亿美元的援助和信贷。美联社报道称,这一数字是此前最高估算的两倍,甚至令长期关注中国崛起的分析人士也感到惊讶。

报告指,中国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贷款份额,从2000年的88%下降到2023年的12%,并削减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全球南方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与此同时,中国对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贷款份额,从2000年的24%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76%,例如英国获得了600亿美元的贷款,而欧盟则获得了1610亿美元。

面对中国投资,欧洲该如何应对?

02:4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我们其他人还在下跳棋的时候,中国却在下国际象棋,”前白宫投资顾问威廉·亨纳根(William Henagan)说道,他担心隐性贷款已让中国掌控了关键科技。

为了追踪中国的隐性贷款,AidData 查阅了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言撰写的监管文件、私人合同和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调研工作始于十多年前中国启动“一带一路”倡议之时。三年前,AidData团队发现许多贷款流向了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和葡萄牙等发达经济体。调查结果显示,国家信贷的使用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转向获取地缘经济优势。

战略资源、基础设施

AidData报告中所研究的由中国国有银行提供融资的交易被认为尤其成问题。这些贷款机构受中国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金融委员会控制,并被指示推进中国的战略目标。

报告显示,对富裕国家的贷款大多集中在关键矿产和高科技资产上——稀土和半导体,这些是战斗机、潜艇、雷达系统、精确制导导弹和电信网络所必需的。

美国是中资信贷的最大接收方,已获得超过2000亿美元,用于近2500个项目和活动,这些项目和活动几乎遍布全国各州。

其中超过一半的信贷是以流动性支持的形式提供给企业的,这是一种融资方式,中国债权人(通常作为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组成的财团中的一个实体)在其中为需要现金的大公司提供信贷额度。

汉堡港“福地”引中资 是福是祸?

02:0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无论是在拜登还是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十多年来一直强调北京是掠夺性放贷机构,”AidData执行主任布拉德·帕克斯(Brad Parks)说,“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研究人员发现,自2000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也为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提供了融资,并为包括液化天然气项目、能源管道、输电线路和机场航站楼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配合国家产业战略

近年来,美国的审查力度有所加强。例如,跨部门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审查机制在2020年得到强化,以保护国民经济中的敏感行业。

但中国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在海外设立了100多家银行和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向境外实体提供贷款,进一步模糊了资金来源。帕克斯说:“在执法力度较强的地方,中国找到了绕过准入壁垒的方法。”

AidData的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他们发现“中国的跨境贷款活动与党国政策重点之间的契合度日益提高,其中包括与国家安全和经济战略相关的政策重点”。

研究结果尤其显示,“中国制造2025”计划似乎与对外贷款重点的转变密切相关。这项于2015年发布的政府计划旨在促进中国在先进技术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机器人与自动化、航空航天和计算机等重点领域。与此同时跨境并购贷款迅速增长。

帕克斯指出,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利用国家资本收购具有战略意义的资产,以弥补自身资金缺口。他还提到,在富裕的工业化国家,“没有真正类似的例子”。

报告中列举了过去二十年间美国高科技公司被收购的案例,包括半导体公司OmniVision Technologies、自动化公司Paslin Company以及电子公司Ingram Micro。

帕克斯表示,中国的金融业完全由国家主导,“我们并不认为所有这些对美贷款都服务于某种宏大的地缘政治或地缘经济战略——其中一些实际上只是为了追求利润,”然而,他补充说,判断哪些交易“良性”,哪些交易“有害”,是监管机构和国家安全官员面临的一项关键挑战。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