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紫禁城珍宝亮相科隆

2012年11月3日

"金昭玉粹:清代宫廷生活艺术展",来自北京故宫的皇家珍品在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内熠熠生辉。

A visitor walks by a portrait of former Chinese Emperor Qianlong during a preview of 'The Emperor's Private Paradise: Treasures from the Forbidden City' exhibition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n New York, January 31, 2011. The international loan exhibition features 90 objects that once adorned an exclusive compound in the Forbidden City, China. The exhibition, showcasing murals, furnitur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Buddhist icons, and decorative arts, in 18th-century China displays objects which for most have never before been seen publicly. AFP PHOTO/Emmanuel Dunand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EMMANUEL DUNAND/AFP/Getty Images)
清代宫廷生活艺术展图像来源: EMMANUEL DUNAND/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内人头涌动,大部分参观者都是慕名而来。2012年10月20 日至2013年1月20日, 90件(套)艺术珍品在这里展出,它们全部来自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博物馆之一的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我们第一次展出北京故宫珍品,每一件艺术品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博物馆的副馆长慧施博士(Dr. Petra Hildegard Rösch)回忆起挑选故宫珍品的经历。"故宫的珍品太多了,我们不可能将几十万件全部运来科隆。我们挑选的展品集中在十七、十八世纪,也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鼎盛时代。"

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的副馆长慧施博士图像来源: DW

呈现帝王品味

博物馆展出的艺术品包括瓷器、玉器、衣冠服饰和文房用品等,主题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宫廷生活和艺术品味。展品中,一座闪耀着金光的、双塔形的钟表格外夺人眼球。钟表在明朝时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入宫廷,而清朝的皇帝们对其格外喜爱,乾隆皇帝更是出了名的西洋钟收藏家。钟表制造局也因此应运而生。这座极富中国文化特征的双塔型的金钟正是出自中国工匠之手。

出自中国工匠之手的金钟图像来源: DW

慧施博士介绍到,展览除了表现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艺术和宗教信仰外,也希望体现中、西方在十七、十八世纪的科技、文化交流。2012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也是北京与科隆缔结友好城市25周年,而在中国赫赫有名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正是科隆人。汤若望在乾隆年间出任朝廷高官,颇受乾隆皇帝赏识,他也将一些西方的科技、文化引入中国。

了解东方文化

对于参观者而言,这个展览是传统的东方文化的一部分。来自科隆的语言教师布海姆女士(Gabriele Buchheim)驻足于一件清代的宫廷首饰前。这是一件御用东珠朝珠,根据清代典章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族在举行大典时才能佩戴。这串朝珠晶莹粉润,璀璨迷人。

御用东珠朝珠图像来源: DW

布海姆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自己和丈夫都是古中国文化的爱好者,他们对于这次展览期待已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中国古代哲学、艺术,却往往被忽视了,这很遗憾。"布海姆女士非常喜欢这次展览,并计划在不久的未来去中国旅游,参观北京故宫。她一再提到自己对于古老的艺术、文化的热爱,"我希望中国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不要丢掉宝贵的传统文化"。

作者:万方

责编:洪沙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