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经济下行压力大 李克强:尽快出台政策稳增长

2022年3月31日

中国约5.5%的经济增长目标恐将更难达成?中国经济面臨内忧外患,李克强週二(29日)在国常会称要“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尽快出台稳定经济的政策,并加大国债发行力度,但上海疫情发展却让专家看法不太乐观。

China Währung
有数据显示,全国范圍内的长期限制措施,可能将中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推至4%。图像来源: Nicolas Asfouri/AFP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官媒央视週三(30日)报道,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中国将尽快推出稳定经济的政策。报道指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9日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称,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李克强表示,要“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放松,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

国常会上李克强称,首先要“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以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他表示,中国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65兆元人民币(5473亿美元),为了加强週期性调节,去年底已依法提前发行1.46兆元的配额。接下来将抓紧发行剩余专项债券,优先发给具有强大债务偿还能力和大量项目的地区。

第二,要“更好发挥专项债效能”,加大惠民生、补短板等投资,支持新基建等增后劲、上水平项目建设;坚持资金跟著项目走,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第三,“用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发挥专项债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

第四,加强资金管理,严禁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形象工程;第五,统筹把握国债、地方债发行,防范债务风险。同时鼓励境外资金购买国债,落实好税收优惠。金融系统要保障国债有序发行,支持项目融资。

上海“分区封控”已经进入第四天。图像来源: Aly Song/REUTERS

李克强强调,在制定今年宏观政策时“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已有前瞻考虑”,但仍将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中国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将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订为5.5%左右,为数十年来最低目标。

上海疫情冲击经济

拥有2600万人口的上海是中国经济与金融中心,亦是本波疫情的重灾区。上海连日确诊病例以数千计,频频破纪录,本週进入“分区封城”状态后已进入第四天。

彭博报道,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研究人员估计,光是上海的严格封锁就可能使中国的实际GDP在封锁期间减少4%。有经济学家警告称,如果上海和其他地方的封锁继续扩大 ,经济将进一步放缓。

盡管经济学家预计,只要上海封锁时间不要延长太久,对制造业的影响将有限,但已经有些企业开始感受到封锁带来的冲击。彭博报道,有物流公司称运往上海港口和机场的货物运输速度明显放缓,预计会出现延误。

路透社也援引熟悉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特斯拉的供应商安波福(Aptiv)週二已将上海一家生产工厂的工人遣送回家。安波福发言人拒绝就停产发表评论,仅表示公司遵守政府命令,客户生产不会受到影响。此前,特斯拉因疫情已将其上海工厂暂停生产延长至週四。

同样在上海有设厂的台积电,其负责人表示包括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电视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已经受到中国封锁的影响。不过其董事长刘德音表示,公司正在维持其在上海的生产,并没有下调其销售或资本支出的预测。

专家下调经济增长预估

法新社报道,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用来衡量制造业活动的关键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下滑至49.5。PMI若高于50代表景气处于扩张期,低于50则表示处于紧缩期。法新社称,这标志著5个月以来的首次收缩,也低于彭博经济学家的预期数字。不只制造业,非制造业的PMI也大幅下降,从51.6降至48.4,其中服务业受到病毒爆发的严重打击。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赵庆河週四在一份声明中称:“最近中国许多地方发生了聚集性的疫情。再加上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中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影响。”

日本野村控股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预计,由于封城封锁和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的升级,“中国的PMI指数还会再下滑。”他说,“北京坚决维持清零政策以对抗奥密克戎变种,这很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估计,中国的防疫封控措施将使其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降低1.8个百分点;瑞银集团数据显示,全国范圍内的长期限制措施,可能将中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推至4%,远低于政府5.5%左右的目标。

英国国民西敏集团(NatWest Group)中国经济学家刘培谦表示:“我担心的是,就连上海也需要用全城封锁的方式来控制疫情的话,要期待中国抗疫战略未来会发生变化,也不是太乐观。

(法新社、路透社、彭博)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