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给挖鼻屎者的手册”与“差不多”现象

王凡2015年1月20日

《南德意志报》的文章关注了北京为改善国家形象而大力推广文明旅游教育;《柏林报》则探讨了中国手工业领域目前的“差不多”现象。

Kreuzfahrtschiff Princess Sapphire in Schanghai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共有几个不好办的长期项目,其中一个是实现共产主义,另一个是教化中国游客",《南德意志报》1月20日政治版的一篇文章在开头这样写道。

文章说,对中国"不文明游客"的抱怨早就有了,不过在北京眼里,该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爱好旅游而变得紧迫。去年,出国旅游的中国人首次超过1亿。2013年,中国超过了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大国。而如今中国人也像几十年前的德国人、美国人一样感到:"他们的钱受欢迎,然而在很多地方,他们被当作是不文明的粗野之徒。"

图像来源: Fotolia/Ariwasabi

"比如那个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字的南京中学生,很多中国人因为这样的害群之马而不好意思。毕竟国家旅游部门说,这些游客代表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因此北京2014年出版了一本64页的《文明旅游指南》,其中包括‘不要在马桶圈上留下脚印’、‘不要当众挖鼻孔’等诸如此类的提醒。中国政府还在10月正式实施首部旅游法,在该法第十三条对旅游者提出在他国'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等要求。"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此心领神会。文章写道,每周都会爆出令人义愤填膺的新事件。文章援引一名北京老师说,"如果中国在国外拥挤、吵闹、不顾忌他人,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对这些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位老师表示,其中一个特别的问题是新富和权贵。"这里聚集着特权者,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为什么到了国外就要守规矩呢?"

"差不多"?

"马桶堵了,一名工匠绝望地问道‘怎么办’,他的三名同事则仰望天空。费了好大力气才劝住他们,不要为了一个新马桶而把整个卫生间拆掉。第五名工匠来了,他猛烈摇晃马桶,终于上水了。第五名工匠兴高采烈地说,‘好了’。另一人补充说,‘差不多’。还是要手动让水流停下来",《柏林报》1月19日一篇题为"一名工匠的提问"的文章在开头描绘了中国住宅中的这样一个场景。

图像来源: dpa ZB - Fotoreport

文章说,屋子里的灯泡也需要工匠来换。工匠中的三人看了看,然后发现忘记带梯子。然后又是等待。他们带来了梯子,又忘记了灯泡,再走、再等。最终,4只灯泡发出黄色的光,第5只则是颜色惨淡。梯子上的工匠说,"好了",扶着他的人说,"差不多",最终只是4只灯泡发光。

在把画挂上墙时,一名工匠开始不知道怎么用钻床,然后第二名工匠来帮他。这名工匠钻啊钻,直到把墙钻了个大洞。他不太在乎大洞,迅速把画挂了上去,"好了",他说。"差不多,基本没人看得出来。"

文章讨论的是中国的"差不多"现象。文章说,在中国"差不多"是一种生活态度。"差不多"规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新房子就有裂缝,为什么人们在委托工匠时心中总有顾虑。

"该国(中国)将教育重点放在高校教育上,很快就有40年了。中国方面也开始与超过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600个合作项目。领导层认识到,中国逐渐受到世界廉价工厂角色的损害,然而经济转型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截至2016年的五年计划,中国每年将向职业教育投入折合18亿欧元。在那之前,人们仍要叹息着说‘差不多’,工匠则微笑着。"

[本文内容摘编自其他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