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维基解密是言论自由的试金石

2010年12月15日

维基解密事件真正的损害是美国面对这个网站无可奈何,从而恼羞成怒。这一愤怒的反应等于是把美国和西方推崇的价值观拿来冒险。

Mathias von Hein图像来源: DW

对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来说,眼睁睁地看着它的机密文件公布于世而无能为力,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为了将损害降得最低,美国外交人员不得不费上几周的口舌对他们的言行做出解释。这当然是令人心烦的事情,但确确实实的损害又在哪里呢?

维基解密事件造成的真正损害是美国面对维基解密无可奈何,从而作出恼羞成怒的反应,其结果是等于是把美国和西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置于不顾。因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便是保障言论自由。仅从宪法上讲,美国对言论自由的重视远远超过德国。现在,甚至在中国互联网论坛上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即美国对维基解密的言论自由的真正容忍度是多少。

如果经济界企业界听从政界的指示,危险就邻近了。现在,在线付款系统Paypal封了维基解密的帐户,万事达卡拒绝为维基解密转账,主机提供商亚马逊也不再为维基解密提供服务器,于是真正的损害就产生了。

人们必须在盗窃政府机构及企业机密的人与公开这些机密的人之间做出准确区分。如此大量机密文件被公开固然使泄密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但这也是技术发展的逻辑结果。如果确实有数十万美国人有机会接触美国政府网站的这些机密文件的话,那泄密也就是迟早的事了。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常常吊死那些带来坏消息的信使。而21世纪的世界应该有所进步。超级大国美国本应展现它在言论自由方面的大度,而追杀阿桑奇的做法却适得其反。

作者 Mathias von Hein 译者 王雪丁/潇阳

责编 叶宣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