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Birma Geberkonferenz

Tobias Grote-Beverborg 2008年5月27日

不仅各国政治家表示仰光国际出资国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就连一些国际救援组织的工作人员也对会议结果表示满意。缅甸军政府更是对会议成就赞誉有加。然而德国之声南亚问题专家tobias Grote-Beverborg则认为,说本次会议取得了成功,实在是言过其实。

等待救助的缅甸灾民图像来源: AP

事实上,缅甸军政府只是做了一些无足轻重的让步。各方之所以会认为本次会议取得了一些进展,那完全是因为此前缅甸军政府拒绝开展任何形式的对话。

缅甸军政府周一宣称,该国遭遇热带风暴袭击三周之后,国际社会终于在救助灾民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星期天在仰光举行的国际出资国会议上,各国与会者终于迫使缅甸军政府认识到,若要获得国际财政援助,就必须准许国际救援人员进入灾区。

联合国,东盟以及5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代表出席了本次同缅甸军政府举行的会议。会议刚刚闭幕,各国与会者就争相恐后地宣称,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而细究之下却不难发现,除了一些空泛的承诺和数字游戏之外,一系列实质性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澄清。

比如,缅甸军政府方面宣称,他们在第一时间内独立自主地组织了紧急救助,而且救助工作业已完成。然而,就在仰光的近郊,就有数千名难民在破旧不堪的难民营里艰难度日。这里既没有医疗设施,干净的饮用水,也没有充足的食品和药物,政府的救援措施就更无从谈起了。仰光近郊尚且如此,那么重灾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情形也就不难想象了。

国际出资国会议上,与会代表显然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严峻的挑战上,即在灾区开展人道救援,而灾后重建并不是当务之急。来自联合国的消息称,四分之三的灾民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救援,大约有两百万灾民急需帮助。

在本次会议期间,国际社会没有在提供重建资金方面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承诺。当然,各国发出明确信号表示,提供慷慨财政援助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前提条件是,缅甸军政府必须准许救援人员进入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灾区。

而缅甸军政府的将军们也争先恐后地在这一点上做出让步,承诺允许外国救援人员入境。然而,让人担心的是,这类承诺究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兑现。

首批获准入境的外国救援人员目前只被允许在官方指定的模范难民营工作。至于国际救援人员何时能够获准进入真正的灾区至今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热带风暴过去已经三个星期了,在上述灾区,灾民们至今未获得任何形式的救助。有鉴于此,如果要说本次国际出资国会议取得了成功,那也只是相对于缅甸军政府此前毫不通融的顽固立场而言的。

而对缅甸军政府的将军们来说,本次会议当然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再一次通过不关痛痒的承诺,缓解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他们仍然掌握着主动权,他们可以一如既往地控制外来救援物资的形式和数量,也可以随时中断合作。

只有缅甸灾区的两百多万难民获救之后,有关各方才能真正称得上取得了成功。鉴于灾区局势的严峻,也只有这样的成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