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亚危机 "中国改变立场"
2017年11月2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长王毅18日、19日分别会晤了孟加拉国和缅甸的领导人。
与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会面后,王毅提出中方三阶段解决罗兴亚危机的构想。一是实现当地停火,使民众不再流亡。王毅称,该阶段目标已基本实现。二是缅孟双方已就遣返协议初步达成一致,希望能尽快签署并落实。三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方认为,贫困是产生动荡和冲突的根源,中方愿在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手心手背"、立场转变
而在孟加拉访问期间,王毅表示,孟缅两国都是中国的"近邻和好朋友","中国有句话,手心手背都是肉"。
孟加拉首都达卡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麦德(Imtiaz Ahmed)向德国之声表示,过去,中国在特定的政治事务上对孟加拉持反对立场,"中国只站在缅甸的一边"。而现在,他认为,中国已经表明立场,即也希望看到罗兴亚危机受到管控,特别是在100万难民从缅甸逃往孟加拉国之后。
"一带一路"、两个伙伴
中国为什么会有立场的转变,阿麦德教授认为,首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而更重要的是,中国推出一项主要的政策"一带一路",而孟加拉国是"一带一路"的伙伴国之一。缅甸是中国长期的盟国,中国不希望同为"一带一路"伙伴的两个邻国发生冲突。第三,罗兴亚危机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而中国不能无视这场距离其国界不太远的危机。
"一带一路"是王毅与孟缅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关键词。对于孟加拉,王毅表示愿加快"一带一路"合作,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开拓海洋合作,继续支持中国企业投资孟加拉。对于缅甸,王毅提议建设"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北起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再分别向东西延伸至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
皎漂经济特区正位于罗兴亚危机发生的缅甸若开邦。王毅表示,中方视缅方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
阿麦德教授指出,中国立场的转变在两周前已颇为明显。当时,中国没有反对联合国安理会以声明形式发出的一份呼吁。"尽管这份声明未能作为决议推出,但措辞是相同的。该声明对缅甸在罗兴亚危机中的做法表示出质疑。我想,鉴于中国目前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可能认为可以扮演一个建设性的角色。"
"孟加拉总体评价积极"
阿麦德教授认为,孟加拉国内对于中国此次政治斡旋的看法是积极的。"中国现在有所参与,而不是关上大门、无视整个危机。毕竟中国提出了三阶段解决的设想。我们现在要观望的是,这一切的言辞如何会落实为行动。"
"贫困是冲突根源"
对于中方"三阶段解决构想"中,认为"贫困是产生动荡和冲突的根源",阿麦德教授认为,"看上去,中国似乎较深入地理解了问题所在。毫无疑问,发展滞后和贫困是问题的中心"。他认为,中国提出的第三阶段设想,在罗兴亚人回到该地区之后进行投资,"也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
不过,如中方的第二阶段目标所言,在孟加拉的100万罗兴亚难民何时实现遣返,目前尚未有孟缅双方的正式协议内容对外公布。不过,阿麦德教授表示,或许中国知晓相关协议的情况,因此才对外宣布了其三阶段构想。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