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的离世,不仅意味着一位银幕传奇的离去,同时也为曾经自诩为美国进步良知的好莱坞画上了句号。雷德福曾在电影《总统班底》中塑造了中水门事件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的形象,在生活中他是环境保护与原住民权利的积极倡导者。他所代表的是一种自由派的好莱坞愿景:倡导独立声音,推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叙事。
然而,就在他去世的这一周,美国娱乐业进一步显现出右倾的迹象:文化力量的天平正日益从雷德福所代表的好莱坞向一个更接近特朗普 的美国倾斜。
这在美国媒体对极右翼活动人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害事件的反应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周三,美国广播公司 (ABC) 宣布将“无限期”停播受欢迎的深夜节目主持人(前奥斯卡颁奖典礼主持人)吉米·金摩 (Jimmy Kimmel)的节目,因为此前吉米曾暗示杀害柯克的凶手可能是“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共和党人。
美国国家广播监管机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负责人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威胁称,他将就金摩的言论对美国广播公司采取行动。
就在几周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表示,由于财务原因将在季末取消《斯蒂芬·科尔伯特晚间秀》(别名:扣扣熊晚间秀, "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 )。
柯克遇刺进一步加深美国分裂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控制舆论平台 科尔伯特晚间秀取消的时间点引发了外界的质疑和指责,认为这一决定背后有政治动机。
今年7月,派拉蒙旗下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悄悄向特朗普支付了1600万美元,就一起诉讼达成和解。相关的诉讼涉及2024年《60分钟》节目对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的采访。(特朗普在没有太多证据的情况下声称,该节目篡改了采访内容,使哈里斯形象更佳。)科尔伯特曾公开抨击这笔钱是“一笔巨额贿赂”,随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取消了他的晚间秀节目。上周日科尔伯特仍然获得了艾美奖,但在明年5月他的节目将彻底停播。
此外,本周还有更多迹象表明,大卫·埃里森(David Ellison)——甲骨文亿万富翁、全球第二富豪、特朗普长期盟友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之子——将在完成对派拉蒙的80亿美元收购后,继续竞购好莱坞的另一颗明珠:华纳兄弟探索公司。
在其他时代,这样的交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垄断担忧。但在特朗普执政下,监管机构已转移了关注重点。官员们如今更强调政治上的“中立”,而非竞争问题,CNN则被普遍认为会成为审查重点。
埃里森已经展现出与特朗普议程保持一致的意愿。他任命保守派智库负责人、特朗普顾问肯尼斯·温斯坦(Kenneth Weinstein)担任CBS新闻监察员,并与“反觉醒”媒体自由新闻(Free Press)创始人巴里·魏斯(Bari Weiss)展开对话,讨论其在CBS可能出任的职位。
斯派克·李、巴里·詹金斯等许多知名导演近年都曾执导过探讨非裔美国人受种族歧视的影片。其中,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剧情及刻画手法上别出心裁。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Netflix 美国导演斯派克·李(Spike Lee)长期以来致力于制作探讨美国种族主义的电影。图为他的新片《誓血五人组》(Da 5 Bloods)。斯派克·李在198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从他1989年推出的喜剧片《为所应为》(Do the Right Thing)以及其它作品,人们发现斯派克·李擅长以轻快诙谐的手法讲述不平等等沉重议题。《誓血五人组》叙述的是四名非裔美国越战退伍军人的故事。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Netflix 非裔美国导演艾娃·迪韦奈(Ava DuVernay)2014年所执导的《塞尔玛游行》(Selma,台译《逐梦大道》)叙述了1965年公民权利运动的高潮。她重现了当年民权活动人士在阿拉巴马州塞尔玛市及蒙哥马利之间的游行活动。这部电影在好莱坞充满争议。一些人猜测它被奥斯卡忽视是因为演员为非裔美国人的权益发声。
图像来源: Studiocanal 彼得·法雷利(Peter Farrelly)执导的《绿皮书》(Green Book)赢得了许多奖项,包括201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叙述了一名白人司机和一名黑人钢琴家的故事。一些影评人认为,剧情落入“白人救世主”的窠臼中,并没有深入探讨非裔美国人所面临的种族主义苦难。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Universal/P. Perret 美国非裔导演巴里·詹金斯(Barry Jenkins)的作品《月光男孩》(Moonlight)用三篇章方式叙述一名黑人同性恋男孩的成长。《月光男孩》在不用通俗剧情或伤感情绪的包装下,成功传达出主题,成为影视作品中的成功典范。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D. Bornfriend 2017年上映的《逃出绝命镇》(Get Out)是种族主义主题中最标新立异的电影之一。大不同于许多善意却感伤的好莱坞电影,非裔美国导演乔丹·皮尔(Jordan Peele)以恐怖和喜剧元素来呈现种族主义,打造出一部极具原创性而且撼动人心的跨流派电影。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Universal Pictures 2013年上映的《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隔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对美国的奴隶制起源进行了深度回顾。英国导演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在片中采用了许多知名演员,也摘下奥斯卡奖的桂冠。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Fox Searchlight, Francois Duhamel 终于有另一部奥斯卡获奖电影广义上也涉及了种族主义主题。2018年的漫威电影《黑豹》(Black Panther)首次刻画一名黑人超级英雄。漫威漫画原著作者斯坦·李(Stan Lee)和杰克·科比(Jack Kirby)在1960年代民权运动的高峰期创造了故事中的角色。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Marvel Studios 美国导演杰夫·尼科尔斯(Jeff Nichols)细腻的作品《爱恋》(Loving)让观众眼睛为之一亮。这部电影叙述了北美种族主义的一个历史篇章。故事中的一对情侣违背了禁止异族通婚的法律并不断抗争,最终在法庭上获得胜利。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Focus Features 希腊裔美国导演梅利娜·马苏卡斯(Melina Matsoukas)2019年凭借《皇后与瘦子》(Queen & Slim)一片大放异彩。这部电影被认为是黑人版《雌雄大盗》。剧情背景是现代美国,一对年轻黑人情侣在第一次约会时出于自卫杀死了一名警察后逃亡。导演梅利娜·马苏卡斯此前因执导雷哈娜和碧昂斯等人的MV而知名。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Universal 约翰·卡萨维兹(John Cassavetes)与梅利娜·马苏卡斯一样,都是希腊裔的美国导演。他初试啼声的作品《影子》(Shadows,1959)以极为细腻的手法叙述了非裔美籍三兄妹在纽约音乐圈的故事。当年少有美国导演能真实描绘出音乐圈的生活。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United Archives/IFTN 1957年的电影《十二怒汉》(12 Angry Men)是美国电影中第一部探讨种族主义议题的电影。这部由导演西德尼·吕美特(Sidney Lumet)执导的电影是部法律惊悚片,片中12名白人陪审团成员负责裁定来自波多黎各的被告少年是否有罪。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United Archives 1960年代,种族主义的主题在主流电影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在电影《炎热的夜晚》(In the Heat of the Night,台湾译《恶夜追缉令》)中,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饰演来自北方的黑人警察,他被卷入一起白人谋杀案中。波蒂埃在当地遭遇了恶劣的种族歧视并被误认为嫌疑犯。这部电影获得了5个奥斯卡奖项,波蒂埃也成为美国影坛中首位非裔超级明星。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United Archiv/TBM 1988年上映的《密西西比在燃烧》(Mississippi Burning)是英国导演艾伦·帕克(Alan Parker)执导的电影,叙述3名民权工作者失踪及FBI探员所展开的调查。一名影评人写道:“帕克的花俏手法几乎将《密西西比在燃烧》变成黑帮电影。但这部电影打破了禁忌:它将整个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置于错误面。”
图像来源: ORION PICTURES CORPORATION 1991年,非裔美籍导演约翰·辛格顿(John Singleton)凭他的处女作电影《街区男孩》(Boyz n the Hood,又译《邻家少年杀人事件》)跃上报纸头版,执导这部电影时他年仅24岁。《街区男孩》因为真实描述美国主要城市贫困地区的黑人生活,被视为具开创性作品。辛格顿是首位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黑人及最年轻导演。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好莱坞的白人明星参演的经常是关于美国以外国家种族歧视的电影。在体育主题电影《成事在人》(Invictus)里头,导演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讲述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几年后,国家橄榄球队的感人故事。知名美国男演员摩根·费里曼(Morgan Freeman)饰演南非自由斗士曼德拉。
图像来源: AP 近几十年来,美国影坛中除了许多剧情片探讨种族主义的主题外,也有不少纪录片加入这个行列。海地导演哈乌·佩克(Raoul Peck)2016年推出的《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就相当成功。这部纪录片改编自非裔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的作品。
寒蝉效应 派拉蒙并非唯一一家向右翼势力屈服的公司。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 (ABC News) 最近同意支付1500万美元,以解决主持人乔治·斯蒂芬诺普洛斯 (George Stephanopoulos) 批评特朗普言论的诽谤案。
《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仍然面临特朗普提起的要求获得数十亿美元赔偿的类似诉讼。
批评者警告,这些举措的结果是产生了寒蝉效应:网络、电影公司和流媒体平台在节目制作上变得愈发谨慎,以避免触怒总统。
传媒巨头放弃“觉醒”价值观 迪士尼最近放弃了“觉醒”(woke)价值观 ,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Bob Iger)宣称,迪士尼的使命是“娱乐大众”,而不是推动“任何议程”。
在特朗普连任后的数月间,各大电影公司悄然撤回了其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 项目。迪士尼对其文化项目进行了重新定义,而亚马逊和派拉蒙则取消了原先与DEI挂钩的招聘目标和培训计划。这些变化是在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废除联邦多元化和包容性项目并暗示将对维持这些项目的公司进行监管审查之后做出的。
法国:请还我女神!美国:你不知感恩!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保守派内容大量涌出 节目内容的转向也同样显而易见。亚马逊正斥资惊人的4000万美元购买两部由梅拉尼娅·特朗普参与和讲述其个人经历的纪录片,其中一部由曾在#MeToo运动中遭封杀的导演制片人布雷特·拉特纳(Brett Ratner)执导。此外,亚马逊还在重播《学徒》(The Apprentice)的前七季,这部由特朗普主持的真人秀节目帮助他在美国家喻户晓。
事实上,好莱坞的保守化转向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之前就已展开。泰勒·谢里丹(Taylor Sheridan)的“新西部片”《黄石》及其衍生剧,这些更符合美国中部而非沿海城市价值观的肥皂剧充斥黄金档,但得不到艾美奖的青睐。谢里丹的最新作品《乡下人》以石油工人为故事中心,剧中人物抨击清洁能源和政府官僚主义。
基督教主题的电影和电视剧也迎来了复苏。上周,总部位于犹他州的“信仰友好型”制作公司Angel Studios上市,估值 13亿美元。这家制作公司即将推出的项目包括圣经史诗惊悚片《零纪元》和讲述美国第一任总统早年生活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少年华盛顿》。
罗伯特·雷德福曾体现过这样一种信念:好莱坞能够挑战国家权力。现如今,娱乐业似乎不再专注于挑战,而是专注于生存。当下的生存之道,似乎就是与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意识形态保持一致。
DW中文有Instagram !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