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美国气候特使将访中日 如何对中国施压并合作?

2021年8月31日

中美政府各自宣布,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将于8月31日至9月3日出访中国,并预计在天津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会晤。各方都聚焦,克里将如何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同时向中国施压,又与中国合作。

Berlin John Kerry im DW-Interview
中美政府证实,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将在8月31日至9月3日出访中国。图像来源: Nina Haase/DW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国务院30日发布公开声明,宣布气候特使克里 (John Kerry) 将在本周出访中国与日本,与国际伙伴针对对抗气候危机的议题进行交流。

声明中点出,克里在中国将延续今年4月出访时,双方就对抗气候变化所做出的承诺,进一步与中国交流。中美两国当时同意合作,紧急遏制气候变化。而在出访日本时,克里将与日本的相关首长会面,讨论在今年于苏格兰举办的气候大会前,如何推动一些对抗气候变化的行动。

中国的生态环境部31日也针对克里出访发布简短声明,表示这位气候特使将于8月31日至9月3日访中,期间克里将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天津举行会谈,双方会针对中美气候变化合作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等议题交换意见。

根据《华尔街日报》26日的报导,消息人士透露克里在出访期间,将向中国领导人施压,要求他们宣布暂停为国际燃煤项目融资。

此前,总部位于北京的机构国际绿色金融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政府今年没有资助任何新的外国煤厂或投资,而消息人士表示美国政府希望中国政府宣布正式停止此类项目。另一名消息人士则说,中国强调了在做出新的承诺之前,履行其当前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重要性。

熟悉中国政策制定者想法的人告诉《华尔街日报》,北京不希望被视为屈服于西方的压力。相反地,中国一直在努力将自己定位为成透过自己的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主要参与国。

《华尔街日报》指出,克里和他的中国同行解振华今年已经进行了十几次对谈,他们频繁的交流也显示气候问题如何成为美国和中国之间一个可能进行合作的领域。

目前世界各国领导人正在寻求消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方式,而联合国成员国也正试图履行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订定的目标。该协定承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摄氏度以下,同时还希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

这是克里今年第二度出访中国。他今年四月也曾出访中国。图像来源: Hector RETAMAL/AFP

今年6月,七国集团同意以符合1.5度门槛的方式调整其气候目标。中国被视为是实现这两个目标中至关重用的国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去年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克里正在推动中国以更快的速度达成相关目标。克里在上个月的一次演讲中说,如果中国坚持其目前的气候计划,世界其他国家将不得不在2040年或之前实现净零排放来解决气候危机。拜登总统在4月宣布,美国的目标是以不晚于2050年的时程达到净零排放。

中国仍不愿公开做出气候变化承诺

然而,最近几个月,中国已悄悄停止批准或资助新的海外煤炭项目,这一转变受到了环保人士的赞扬。即便如此,克里一直试图推动北京在联合国全球气候峰会之前,公开宣布全面暂停相关项目。

然而,北京一直不愿意公开接受各界的赞扬。相反地,中国政府持续抵制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这些国家不断要求中国对气候变化目标作出新的公开承诺。

一名为中国政府提供国际煤炭融资建议的人告诉《华尔街日报》:“过去,中国说的是绿色,做的是棕色。现在,中国的行为是绿色的,但说话是棕色的。”

熟悉中国政府想法的人说,中国希望支持发展中国家继续使用煤炭的权利,这其中有蛮多国家对中国的国安来说非常重要。在过去的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一个严重的断层。

根据《华尔街日报》引述一份今年7月份的报告指出,中国生态环境部下属的一个智库研究人员在内部会议中指出,巩固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应该仍是中国气候外交的一个关键支柱。

然而,由于中国政府迟迟拒绝公开对气候变化目标做出承诺,这也使其在多边主义主导的国际环境中被孤立。相反地,富裕国家正逐渐达成共识,认为需要采取更严格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并乐于宣布雄心勃勃的目标。缺乏官方承诺也让一些气候活动家感到担忧。

绿色和平组织 (Greenpeace) 东亚区全球政策高级顾问李硕告诉《华尔街日报》:“通过不正式做出承诺,中国为自己留下转圜的余地,以便在未来发展中国家开始从新冠疫情中复苏时,再次推广化石燃料。”

(路透社丶华尔街日报)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