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洲该怎样回应美监听丑闻

2013年9月18日

今年6月份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肆无忌惮收集全球数据信息的丑闻陆续曝光。德国之声记者冯海音撰写评论认为,欧洲应该“化愤怒为力量”,壮大自己的IT工业。

(德国之声中文网)知识就是力量--名言虽是这样说,但无所不知可能也就意味着掌握无处不在的权力。

看起来,美国国家安全局所追求的,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现有的技术条件让这个目标触手可及: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与互联网接通的电器,同时也留下越来越多的数据痕迹。利用功率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通过其越来越精密的计算能力,可以对这些数据痕迹进行更好的分析评估。购物网站亚马逊(Amazon)清楚地知晓每个客户喜欢阅读哪一类的书籍,喜欢听什么风格的音乐。网络搜索引擎谷歌(Google)了解,哪些问题最能打动人。而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则掌握用户的朋友圈信息。信用卡运营商了解持卡人的消费习惯。每个人的通讯信息都会透露自己什么时候和谁进行过交谈,或者身在何处。如果将所有这些信息整合起来,那么关于一个公民方方面面的情况就一览无余,而这个人也无异于变成了透明的"玻璃人"。

权力滋生腐败。而绝对的权力肯定会造成腐化堕落。

正因为如此,民主才依靠对权力的约束而存在:通过权力运行的透明化,通过监督,以及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独立。然而,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丑闻上,这种权力制约监督似乎失效了。秘密法庭授权情报工作人员,使用秘密的程序对秘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扭曲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恰恰是那些妄想症患者和阴谋论鼓吹者显得言之有理:是的,装有特殊设备的潜艇专门负责读取海底光纤电缆所传输的数据。是的,掌握着全球市场的美国IT企业早已被那些刺探信息的间谍所收买,帮助他们获取数据。是的,即使是常用的文件加密程序也无法抵御窥探的眼睛。就算联合国都成为刺探监视的对象,人们也几乎只能耸耸肩接受现实。更何况作为美国盟友的欧洲国家的使馆也遭到监听呢!这些,都和美国信誓旦旦所宣称的反恐怖主义斗争毫无关系。

作者近照图像来源: DW

然而,欧洲各国政府到目前为止对这一丑闻的反应之谨慎小心,令人侧目。当然,一些国家的情报机构本来就是这场数据间谍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大家都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相反,多个欧洲国家却不惜拒绝为玻利维亚总统专机提供过境许可,就是为了帮助美国追踪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人们本来应该向斯诺登提供支持,为他提供政治避难。

针对美国情报机构这项可怕的全面数据监控行动,最强烈的批评声音还将来自布鲁塞尔。事实上,欧洲必须就美国情报机构的妄为给出自己的回答。这个回答不仅仅是毫无作用的愤怒之词,也不仅仅是强调欧洲价值观,而应该着眼工业发展战略:欧洲必须构建自己的IT工业,提供除了美国或者中国网络设备之外的选项。这是一个挑战美国网络巨头的良好时机,而且也能创造更多的安全。如果欧洲真的能够旗帜鲜明地站在数据保护这一边,那么我们的价值观就能够生发出市场竞争的优势。

作者:冯海音 编译:雨涵

责编:李鱼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