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脱颖而出逐鹿德国:专访中文竞赛获奖人

记者豆饼报道2006年8月21日

来自德国北威州明斯特的阿耐特-冯-杜鲁斯特-胡约斯霍夫中学的18岁女生法兰斯(Franziska Strothjohann)和同班男生阿巴努斯(Rabanus Mitterecker)参加了全德国中文竞赛。这两名从未去过中国的学生,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熟练地掌握了200到300个中文单词。在50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了9月份什未林的决赛权。德国之声记者专程赴明斯特,采访了获奖学生、老师和校长。

齐老师口若悬河,学生们聚精会神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这次中文竞赛是由柏林的中国大使馆策划组织的。阿耐特中学的中文教师齐墨君博士(Dr.Martin Kittlaus)和校长赫尔曼斯博士(Dr.Arnold Hermans)都是富有远见的人,将中文设定为中学毕业考试科目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

女学生法兰斯在竞赛中表现出色,除了从5个可选竞赛题目中挑选一个关于近现代中国的,写了一篇小论文,还做了一篇阅读理解,用中文回答了几个问题。她认为这是检测德国学生的中文书写,阅读和分析能力。在谈到中文学习的酸甜苦辣是,她兴趣盎然的说:“中文非常有趣,特别是这次竞赛。虽然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对像我这样最初对这门语言没有任何了解,也没有听别人说过中文的人来说。有时候,会觉得有一些烦,因为有太多东西要学,但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法兰斯学习中文完全源于兴趣爱好,至于会不会把汉学作为事业的方向,她还不确定。其实如果仅仅是去中国旅游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同班的阿巴努斯对中文学习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容易被记住,和欧洲其他语言譬如法语,西班牙语完全不同。但是口语部分需要多多练习,和学其他外语一样。促使他学习中文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他的外语可以在别的中学学到,而中文不行。阿巴努斯计划高中毕业后的假期去中国旅游,如果这次中文竞赛他能夺冠,他可以赢得一张免费去中国的机票。可以在此期间参加一个中文班,提高中文水平。

法兰斯和阿巴努斯的中文老师齐墨君博士,阿耐特中学至今唯一的中文老师,主修政治学,副修汉学。当被称赞普通话标准流利时,他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齐墨君博士起先在明斯特大学汉学系任教,通过大学得知阿耐特中学要开设中文课的大胆想法。在那时候是一种冒险,因为整个北威州阿耐特中学是第一所将中文设定为中学毕业考试科目之一的学校,也就是说,高中毕业考试时,学生们可以选择中文作为自己的第三或者第四学科,而在整个德国这样的学校为数不多。他非常感谢校长赫尔曼斯博士给了他在中学里教授中文的机会。三年过去了,事实也证明这一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齐墨君教授还谈到了对中文学习前景的一些看法,“二十一世纪,中文已经成为世界语言。对于德国学生来说,学习中文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将来的就业也很有好处。第一届在阿耐特高中学习中文,毕了业的学生,有一些已经找到了好的工作位置,譬如在银行,旅店,商业等各个领域。中文现在很重要的,并且会一直很重要。只是目前学校面临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专业可以教授中文的教师。”

阿耐特中学的校长赫尔曼斯博士对法兰斯和阿巴努斯在这次中文竞赛中的表现感到欣慰。他说:“在阿耐特中学,中文是基础课。我们之所以开设中文课,一是意识到中文的重要性,二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对中国有所了解,至少具备一些基础常识,认识到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的飞速发展。当然没有人能预测未来的二十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阿耐特中学目前共设立了三个中文班,每个年级一个,共有20多个学生。赫尔曼斯博士预测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中文,所以计划再开设两个中文班,为了教学的需要,阿耐特中学已经开始计划招收教授中文的中国教师。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