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西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从赞赏到恐惧

2006年9月18日

上周,明镜周刊驻柏林记者站负责人施泰因加特的新作“德国-超级新星的没落”出版发行。柏林日报注意到这本畅销书的作者对中国崛起的一些看法:

中国鞋厂加紧生产,欧美加紧封锁市场图像来源: AP

“中国的兴起确实很独特。在12年的时间内,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3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施泰因加特担心,欧美将被排挤到边缘地位。这些进攻型国家使用的方法既野蛮,也卓有成效:它们忍受其内部的极端贫困,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破坏环境,把全部力量集中于出口工业上。它们定的工资和社会保障标准低于西方,目标明确地汲取西方的知识。结果导致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走向结束。但西方还没有失败,欧美应该合作,废除错误理解的自由贸易理念。所以,施泰因加特建议欧盟和美国建立一个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区,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北约组织,可以向远东发起新的‘世界大战’。这个自由贸易区的任务是执行强硬的贸易政策,矛头主要针对中国。”

施泰因加特用很多事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大多鲜明生动,但措辞常常有些激烈,读者往往不能跟上他的思路。例如,他认为中国能在依赖出口的基础上持续兴旺发展,这就很成问题。对此,我们难以预测。”

世界报也注意到,随着中国的经济扩张,德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从以前的赞赏变为不信任和恐惧。与施泰因加特的看法相反,该报引用国际专家的话说,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并不利于西方自己:

“在2006年北京举办的中国峰会上,讨论中国发展方向的世界经济论坛的国际专家怀疑,针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能否解决问题。瑞士经济学家列曼认为,多哈回合的失败、中国与欧盟的纺织品和皮鞋纠纷以及中国在并购西方公司时遇到的拒绝态度表明,西方已在执行封闭政策。其结果是,中国将进入放慢速度、立足亚洲的‘地区发展’阶段。欧美遏制做法的最终受害者是欧美自己,中国将把精力集中在国内市场和亚洲邻国。”

德国金融时报写道:“因为中国企业依靠国家的直接和间接补贴用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国际市场供应商品,欧洲拒绝中国获取世贸体系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欧洲的权利。有人也许会说,中国这个出口大国对多几个或少几个反倾销诉讼案无所谓,因为毕竟大家都想进口廉价商品。但这些人低估了形象的作用:出自本身的利益,中国已雄心勃勃地开始使自己的企业财会、能源价格和金融市场更为透明,因为它要克服经济工作不专业化的弊病。”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