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焚事件考验西藏流亡政府
2011年11月20日今年3月,洛桑热丹童年的一个玩伴以自焚的方式,抗议中国政府在藏人寺院对其强迫进行"再教育"。这位十几岁的西藏僧侣随后越过喜马拉雅山脉,逃亡到印度,并于10月安全到达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达兰萨拉。而就在这时,有近12名年轻的僧侣和尼姑效仿热丹童年伙伴平措自焚的做法,其中6人死亡。
热丹说:"有这么多抗议的方式,但平措的自焚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策略。"他是在抵达达兰萨拉以外的难民接待中心几天后说的这番话。"这真实的表明了他有为自由献身的诚意。"
自焚浪潮揭示西藏青年被北京统治了60年后的绝望心情。但对于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以及新上任的流亡政府来说,这也使他们陷入了道德和政策不可兼顾的困境。
藏人自焚而死在神学方面提出了一个与非暴力有关的问题,并同时凸现了达赖喇嘛主张与北京进行软接触和希望为独立而战的活动人士间的长期分歧。
西藏流亡政府的新总理洛桑森格说:"我现在经常能听到这类消息。今天早上7天中我被电话叫醒,得知一名僧侣已经自焚。"
那天,一位尼泊尔藏人在自己身上点燃了火焰。
从印度出生,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的洛桑森格的处境非常艰难。一方面,他要面对同一代人对达赖喇嘛的中间路线不保有希望的压力,但同时也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使紧张的局势不会进一步激化,避免继续牺牲西藏同胞的生命。
他说:"我们不鼓励西藏境内的任何抗议,因为我们知道后果。但我有义务为选择走这条路的男人和女人们站出来说话。"
为了表示政府没有对此无动于衷,洛桑森格领导的藏人政府推出了一个支持藏人安静示威的抗议运动,叫做"白色星期三"。
与突尼斯自焚事件激起了阿拉伯春天的革命不同,西藏在多次自焚事件后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起义。相反,从2008年开始,每个星期三都是为达赖喇嘛举行庆祝的日子。在这一天,许多藏人避开汉人的事物,身穿传统服装,说着自己的语言参拜庙宇。
包括平措在内的许多自焚者都与四川西部阿坝州内的格尔登寺有关。现在,这个寺庙已经成为了藏人反对中国统治的中心。
"不同的策略"
当平措将汽油浇到自己暗红色的长袍上,并点燃自己时,热丹也在阿坝城内。随后,几名僧侣在与警察发成冲突后,将奄奄一息的平措带入寺庙。
回想起看到自己朋友自杀现场的情景,热丹说:"唯一留在沥青路上的就是灭火器留下的白色痕迹。"
热丹本人没有亲眼看到这恐怖的一幕,并表示自己也没有参与其中。但他还是躲了起来,换了衣服并蓄起了头发以逃脱被逮捕的厄运。
他说:"到处都是便衣警察,随处可见大型军用卡车运载着手持机关枪,全幅武装的军人。"
"是对还是错? "
"自焚是对是错?"这是达兰萨拉一个讨论小组发放的传单上提出的问题。人们可以看到发放传单的光头僧侣和修女们在寺庙的墙屿间和祈祷轮旁与背包客们擦肩而过。
这也是圣人达赖喇嘛和他的第二代流亡政府脑子里想的问题。自焚事件为西藏努力抗争的故事中增添了黑暗并且容易让人曲解的一页。许多佛教徒认为自杀是暴力行为,所以是不能接受的。但也有其他人觉得为一个更伟大的事业自我牺牲是合情合理的。
贡却嘉措是达兰萨拉格尔登寺的一名高僧。他说:"西藏僧侣们的做法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我们没有资格告诉他们不应该这样做。"
对于这里的许多年轻的藏人来说,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喜马拉雅山脉那一边的情况已达到令人难以承受的水平。
丹增琼吉是西藏青年议会的秘书长,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独立斗争。她认为,自焚事件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要求世界为此必须做得更多。
她说:"世界还需要多少人贡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合适的办法吗?这对于世界来说还不具有冲击力吗?难道只是因为你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而不关心别人的?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独立,如果这时我们努力的方向,那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也就必须回应西藏人民发出的声音。"
也许与达赖喇嘛今年三月份退出政治有关,他虽然指责自焚事件是中国奉行"文化种族灭绝"的结果,但是没有发出让他们停止这一行为的呼吁。与此相对的是,达赖喇嘛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前曾向藏人发出呼吁,劝其停止抗议活动。
面对自焚事件,藏人流亡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达赖喇嘛的退位给藏人政治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而年轻的新一届政府却还没有充分的填补这个空缺。同时,格尔登寺的主持也没有发出呼吁不要再让藏人自焚。
当西藏自焚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同时,有迹象显示北京正在考虑使用较软的处理方式。本周,共产党的一位西藏自治区高官做出承诺,将改善藏人的医疗保障以及社会福利情况,并为僧侣提供电视信号。
一个为达赖喇嘛和洛桑森格提供意见的先知认为,明年可能被任命为中国新一代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可能会更多的顺应西藏对民主的要求。这位身在达兰萨拉,名叫图丹欧珠的先知说:"看看阿拉伯国家发生的变化,我们就知道世界在变化。中国2012年将迎来政治上的重新洗牌,我觉得他们会吸收一些此类的想法。"
1993年离开西藏的格尔登寺嘉措也抱有同样乐观的态度。但是他害怕中国的民主改革可能会来得太晚,来不及拯救西藏文化。
来源:路透社 编译:任琛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