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解码中国:南中国海攻势

Rodion Ebbighausen
2023年12月16日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时在国际舞台上作出咄咄逼人的姿态。专家认为,北京的做法将对自身目标造成损害,适得其反。

中国海警船和菲律宾船只在争议海域发生摩擦
中国海警船和菲律宾船只在争议海域发生摩擦图像来源: (Philippine Coast Guard/AP/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12月初,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菲律宾必须意识到扮演美国分派给他们的角色的风险”。

这篇社论的背景是南中国海问题。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就岛礁和沙洲以及由此产生的领土声索发生了越来越激烈的争端。最近几周,中菲在斯卡伯勒浅谈(中国称黄岩岛)附近,发生了水炮对峙和碰撞事件。11月初,菲律宾宣布退出中国的形象工程“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的代理人”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中国日报》在该篇社论中写道,菲律宾没有自己的利益,而是奉行依赖美国的政策;而华盛顿政府只是假装努力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基于规则的秩序”。“但美国本身才是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美国希望利用其地区代理人制造事端,不幸的是菲律宾顺从了美国的意图。”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在其英语版X账号上刊登了一幅漫画,称菲律宾驻美大使似乎失去理智,“现在很明显谁在鼓吹另一场‘世界大战’”图像来源: globaltimesnews/Twitter

2023年9月,中国外长王毅再次警告东盟(ASEAN),不要沦为地缘政治的“棋子”。

2022年3月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也听说过类似的言论。王毅当时表示,中国和东盟要做亚太稳定的守护者,“呼唤和平、稳定、繁荣,这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心声”。“亚太地区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东盟国家不是地缘争夺的‘棋子’,而是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重要‘棋手’。”

东盟是由东南亚十国组成的联盟,代表着近7亿人口。菲律宾是创始成员国之一。

更多阅读:习近平的南海战略将如何告终?

中国在重蹈美国的覆辙?

《中国日报》的社论标题并非个例。中国希望将美国排挤出印太地区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中国外交官,尤其是中国官媒,语气越来越咄咄逼人。然而,这种姿态与外交政策预期的目标相互矛盾,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RSIS)高级研究员许瑞麟(Collin Koh)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希望通过表明‘我们追求共同利益而非霸权’,来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划清界限。” 许瑞麟指出,中国想要成为一个“仁慈的超级大国”, 但除了这种自我标榜,中国的行为其实与其他大国无异。“当小国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一致时,他们才会予以考虑。如果这些利益与他们的利益相悖,就会发生菲律宾现在的情况。”

中美互相对抗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风格发生了变化。改革家邓小平在1970年代末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口号早已成为历史。2013年起接任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代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他之所以能够采取这种政策,是因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在特朗普2017年至2021年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为了应对特朗普的对抗性经济政策,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确立了新的优先事项。许瑞麟表示:“由于与美国的关系恶化,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从与美国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和制定外交政策问题。” 他认为美国也是如此,它经常从与中国竞争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在东南亚的存在。

“丑陋的中国人?”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邓斯特(Charles Dunst)2020 年在政治杂志《外交政策》上写道,中国正在重复美国 20 世纪在东南亚犯下的错误。
邓斯特在文中提到美国作家莱德勒(William Lederer)和伯迪克(Eugene Burdick)1958年出版的小说《丑陋的美国人》。书中描述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傲慢和麻木不仁的行为。邓斯特说:“中国如今在那里的所作所为与美国如出一辙。”

政治学者许瑞麟指出,美国花了多年时间才理解东南亚地区和当地的敏感性。

美国和菲律宾举行联合空中演习图像来源: PHILIPPINE AIR FORCE/AP/dpa//picture alliance

许瑞麟认为,华盛顿现在能应对东盟国家的不同立场,并不总是想将自己的立场强加于人。在民主制度下允许存在其他观点,也鼓励进行理性的讨论。而中国则在与东南亚国家的谈判中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中国这个由威权统治的国家,重点是执行中共中央的意志,包括在与其他主权国家打交道时。

战狼外交

这个新风格有个专属名词:战狼外交。它源自导演兼演员吴京的动作片《战狼》。战狼外交官是民族主义在外国的代表,有时表现得咄咄逼人。他们曾多次将其他国家称为“附庸”、“傀儡”或“美国的走狗”。许瑞麟认为这种外交方式会适得其反:“它会让朋友与你疏远,让他们对中国产生负面印象。”

许瑞麟表示,如今中共内部的某些人也已意识到了这种风险。然而,迄今方向的调整并不是那么成功,因为过去几年的激烈言论不仅影响了外交政策,也影响了国家机构和媒体,最终也影响了民众。“今天年轻的中国人不会容忍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退让,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认为中国是强大国家的时代。”《中国日报》的社论正好契合这一形势,因为中国年轻的读者群体想要读到的正是这一立场。

 “解码中国”是德国之声的一个系列节目,从德国和欧洲的角度对中国在当前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论点进行批判性解读。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