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12月初,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菲律宾必须意识到扮演美国分派给他们的角色的风险”。
这篇社论的背景是南中国海问题。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就岛礁和沙洲以及由此产生的领土声索发生了越来越激烈的争端。最近几周,中菲在斯卡伯勒浅谈(中国称黄岩岛)附近,发生了水炮对峙和碰撞事件。11月初,菲律宾宣布退出中国的形象工程“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的代理人”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中国日报》在该篇社论中写道,菲律宾没有自己的利益,而是奉行依赖美国的政策;而华盛顿政府只是假装努力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基于规则的秩序”。“但美国本身才是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美国希望利用其地区代理人制造事端,不幸的是菲律宾顺从了美国的意图。”
2023年9月,中国外长王毅再次警告东盟(ASEAN),不要沦为地缘政治的“棋子”。
2022年3月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也听说过类似的言论。王毅当时表示,中国和东盟要做亚太稳定的守护者,“呼唤和平、稳定、繁荣,这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心声”。“亚太地区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东盟国家不是地缘争夺的‘棋子’,而是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重要‘棋手’。”
东盟是由东南亚十国组成的联盟,代表着近7亿人口。菲律宾是创始成员国之一。
更多阅读:习近平的南海战略将如何告终?
中国在重蹈美国的覆辙?
《中国日报》的社论标题并非个例。中国希望将美国排挤出印太地区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中国外交官,尤其是中国官媒,语气越来越咄咄逼人。然而,这种姿态与外交政策预期的目标相互矛盾,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RSIS)高级研究员许瑞麟(Collin Koh)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希望通过表明‘我们追求共同利益而非霸权’,来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划清界限。” 许瑞麟指出,中国想要成为一个“仁慈的超级大国”, 但除了这种自我标榜,中国的行为其实与其他大国无异。“当小国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一致时,他们才会予以考虑。如果这些利益与他们的利益相悖,就会发生菲律宾现在的情况。”
中国目前是菲律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两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巨大争议,也被菲律宾视为一大威胁。而菲律宾传统上与美国的联盟关系,也被北京视为心头之患。
图像来源: HOW HWEE YOUNG/epa/dpa/picture alliance中国目前是菲律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两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巨大争议,也被菲律宾视为一大威胁。2023年,中菲两国海警船多次在争议岛礁水域发生冲突、碰撞,北京和马尼拉相互指责对方危险挑衅、违反国际法。
图像来源: Joeal Calupit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16年7月,设在荷兰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PCA,内景图)宣布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裁决,全面否定了中国长期坚持的“九段线”内对南海海域和岛礁拥有的历史权利,也几乎全面认同了菲律宾方面提出的一应诉求。裁决招致中国方面严词反驳。中国称仲裁结果是“非法、无效”的,并表示“不接受”、“不承认”。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2016年上任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认为,北京从未参与这一菲前任政府提请的仲裁,因此这是一份对中国没有约束力的文件,并说“其实根本没有仲裁”。杜特尔特在执政期间搁置了菲中在南海问题上的主权争议,以此换取中国的投资和贸易。
图像来源: Ichiro Ohara/AP/picture alliance普遍评价认为,杜特尔特上任后采取接近中国、疏远美国的路线。菲律宾减少了同美国的联合演习等军事合作,同时寻求中国的投资,包括用于发展该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过《纽约时报》引用的数据显示,在杜特尔特任总统期间,中国只兑现了其承诺在菲律宾投资240亿美元中的3%。
图像来源: Bullit Marquez/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2年5月当选菲律宾总统的小马科斯改变了前任的对外政策,重新加强与美国的联盟和防务合作,包括重启美菲在南中国海的联合巡航,并重提维护南海仲裁和菲律宾的主权,坚称“不会允许我们的海洋权利受到一毫米的践踏”。 菲律宾开始高调谴责北京入侵马尼拉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驱赶菲律宾渔民。
图像来源: Leah Millis/REUTERS2023年元旦过后,小马科斯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隆重接待。双方强调了中菲睦邻友好关系,以及以友好协商方式处理“海上问题”的愿望。之前在2022年7月,小马科斯对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表示,对马尼拉和北京之间的“交流”持开放态度,“西菲律宾海并不是我们的关系中唯一的一个方面。”
图像来源: Shen Hong/Xinhua/picture alliance2023年2月,美国防长奥斯汀宣布与菲律宾达成协议,美国军队获准进入菲律宾另外四个军事基地。这意味着美军将扩大在菲律宾的部署,尤其是针对中国在南海和台海的军事存在。此举激怒了北京。中国外交部指责美国是在加剧地区局势紧张,危害地区和平稳定,并称“地区国家应当对此保持警惕,避免被美裹挟利用”。
图像来源: Joeal Calupitan/Getty Images菲律宾称为阿云津礁、中国称仁爱礁的一处环礁成为中菲领海争端的聚焦点。1999年,菲律宾将一艘旧军舰“马德雷山”号搁浅在该处,并派人驻守。中方一直要求菲律宾将船拖走,并一再阻挠运送补给的船只。
图像来源: Erik de Castro/REUTERS2023年下半年,菲律宾多次指责中国海警船阻拦菲补给船接近环礁。10月和12月发生两次船只碰撞事件,菲律宾方面指责中国海警用水炮攻击菲船只。2023年2月,中国海警还向一艘菲律宾船只使用“军用级别的激光”,导致菲律宾船员短暂失明。
图像来源: (Philippine Coast Guard/AP/picture alliance 中美互相对抗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风格发生了变化。改革家邓小平在1970年代末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口号早已成为历史。2013年起接任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代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他之所以能够采取这种政策,是因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在特朗普2017年至2021年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为了应对特朗普的对抗性经济政策,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确立了新的优先事项。许瑞麟表示:“由于与美国的关系恶化,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从与美国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和制定外交政策问题。” 他认为美国也是如此,它经常从与中国竞争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在东南亚的存在。
“丑陋的中国人?”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邓斯特(Charles Dunst)2020 年在政治杂志《外交政策》上写道,中国正在重复美国 20 世纪在东南亚犯下的错误。
邓斯特在文中提到美国作家莱德勒(William Lederer)和伯迪克(Eugene Burdick)1958年出版的小说《丑陋的美国人》。书中描述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傲慢和麻木不仁的行为。邓斯特说:“中国如今在那里的所作所为与美国如出一辙。”
政治学者许瑞麟指出,美国花了多年时间才理解东南亚地区和当地的敏感性。
许瑞麟认为,华盛顿现在能应对东盟国家的不同立场,并不总是想将自己的立场强加于人。在民主制度下允许存在其他观点,也鼓励进行理性的讨论。而中国则在与东南亚国家的谈判中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中国这个由威权统治的国家,重点是执行中共中央的意志,包括在与其他主权国家打交道时。
战狼外交
这个新风格有个专属名词:战狼外交。它源自导演兼演员吴京的动作片《战狼》。战狼外交官是民族主义在外国的代表,有时表现得咄咄逼人。他们曾多次将其他国家称为“附庸”、“傀儡”或“美国的走狗”。许瑞麟认为这种外交方式会适得其反:“它会让朋友与你疏远,让他们对中国产生负面印象。”
许瑞麟表示,如今中共内部的某些人也已意识到了这种风险。然而,迄今方向的调整并不是那么成功,因为过去几年的激烈言论不仅影响了外交政策,也影响了国家机构和媒体,最终也影响了民众。“今天年轻的中国人不会容忍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退让,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认为中国是强大国家的时代。”《中国日报》的社论正好契合这一形势,因为中国年轻的读者群体想要读到的正是这一立场。
“解码中国”是德国之声的一个系列节目,从德国和欧洲的角度对中国在当前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论点进行批判性解读。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驻法大使有关克里米亚及乌克兰主权的言论让近来备受孤立的中国外交官再次被聚焦。中国咄咄逼人却往往自相矛盾的国际立场或许也是外交官们的难题。中国新任外长能带领他的部门走出“战狼外交”的误区吗?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北京近年来一改邓小平定下的韬光养晦外交基调。CNN曾报道指出,与过去几十年素来温和的中国外交官们相比,“战狼外交”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这些中国外交官不会发表冗长的声明,而是在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任何针对中国或共产党的批评进行直接回击。
图像来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战狼外交“的说法,取自中国2015年上映、票房大获成功的电影《战狼》,影片民族主义情绪相当浓厚。中国的外交官们最初并没有否认这种表述。根据中国官媒央视报道,2020年5月,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曾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路线,然而因为世界上有“狼”,因此中国需要“战狼”来捍卫国家尊严。图为《战狼2》剧照。
图像来源: Koch Films中国外交部并不认同“战狼外交”的说法。2020年12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一次论坛发演讲时表示,贴“战狼外交”这个标签,至少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解。他说,中国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从没有主动挑衅别人;“战狼外交”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又一个“话语陷阱”,“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放弃抗争。我怀疑这些人还没有从100年前的旧梦里醒来”。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R. Dela Pena“战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其言论多次引发争议。比如2020年3月,他在推特上称可能是美军把新冠疫情带到了武汉。 “五眼联盟”外长发出针对香港问题的声明后,他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不管他们长“五只眼”还是“十只眼”,只要胆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小心他们的眼睛被戳瞎。他还曾发布一则抨击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所谓战争罪行的推文以及虚假图片。澳总理莫里森表示,中国政府应该为这条推文感到羞耻。
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2020年4月威胁说,如果澳州政府继续推动调查新冠病毒源头(图为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中国民众可能抵制澳大利亚的产品或者旅游。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则针对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的儿子指责中共“专制政权”的说法,在推特上称他去了一次迈阿密后“感染思想病毒”。
图像来源: Reuters/NEXU Science Communication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列举中国在欧洲的5位"战狼"外交官,包括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驻法国大使卢沙野、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驻英国大使郑泽光、驻德国大使吴恳(图)。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 Soeder2022年10月16日,港人组织在中国驻曼彻斯特领事馆前举行抗议时与领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一名示威者被拖入领事馆院内,遭到殴打。英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交涉,警方也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参与暴力的人当中也包括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12月,中方证实包括郑曦原在内的6名领馆工作人员被调离,但称之为正常人员调动,与打人事件无关。
图像来源: Matthew Leung/The Chaser News/REUTERS2023年一月,50岁的赵立坚卸下外交部发言人的职务,调任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几乎与此同时,原驻美大使秦刚(图)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长。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人事变动意味着中国有意改变过去几年树立起的“战狼”外交形象。但新外长上任后,锋芒不输前任。发言人面对国际媒体的态度也丝毫不见缓和。
图像来源: Jade Gao/AFP/AP/picture alliance2023年4月21日,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接受法国媒体电视采访时,质疑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以及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前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并对记者出言不逊,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有关言论招致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批评此言“不当”。中国外交部随即澄清中方"尊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中国驻法大使馆后来则声明称大使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表态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图像来源: Gao Jing/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的外交官在公开评论中越来越多地批评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权,传递的信息是,西方国家没有资格批评中国,而且中国受到西方国家更多的攻击。报道援引西方外交官说,中国的战狼外交"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效果适得其反,而且信息传递的受众并不明确,有点"乱了章法"。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