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警世,柏林的心脏肃立一片墓碑林

德国之声记者巴特利克/中文网记者 秦戈2005年5月10日

今天(5月10日),柏林的大屠杀纪念中心正式建成揭幕。一千多名嘉宾,上至德国总统、总理等政要参加了开幕式。位于勃兰登堡门附近的大屠杀纪念中心,远望去像一个灰色的大坟场,那里矗立着2751块高低不一的水泥墓碑,刻着60年前那场空前绝后浩劫的600万犹太殉难者中的部分人名字。

2751个墓碑,600万孤魂图像来源: AP

一个碑林,铭记600万人

一个纪念碑可以警示,铭记,也可以掩饰,甚至篡改真相。无论它被怎样塑造,它不仅涉及到该被纪念的人,还包含了施与怀念的人们的态度。

而这个纪念物,要承载对600万犹太牺牲者的幽思,承载所有活着的世人对那场人类浩劫的不懈的思考和警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纪念碑,它的诞生也因此经历了三波四折,前后耗时十七年之久,包括十二年无休止的争论和五年的建造。

君特.施鲁舍,九年来一直负责大屠杀纪念碑的计划与建造工作的项目协调。他说:“这个纪念碑不是随便想当然的。它不是用来纪念丰功伟绩的,而是纪念历史上最大的暴行之一。德国社会和联邦议会决定建造这个纪念碑,众所周知,这是非同寻常的一个决定,而且日后也会不断重燃争论。但是,这场争论其实也是生者的一种表态,以及人们从旧往历史不断吸取新教训的流露。”

纪念碑林模型图像来源: AP

计划在柏林建造的“欧洲被谋杀犹太人纪念碑”工程征集设计方案,得到了全世界热烈响应。经专家评选,1995年3月16日首批优秀设计方案公布。在众多的竞标方案中,八份设计稿获得嘉奖,有两份获得头奖。建筑师西蒙.温格斯的方案是,由四条一人高的钢梁围成85×85米的大方形,钢梁上镜面反刻着集中营的名字,这样阳光就可以将那些名字投影投射到场地的中央。

另一个方案出于柏林克里C.J.马克斯设计小组,他们提出筑起一个11米高,2000平方米大的混凝土坡面,上面刻上在种族灭绝大屠杀中被谋害的所有犹太人的名字。

但是,这个纪念碑的主角――犹太人对设计很不满意。当时的德国犹太中央委员会主席布比斯评价马克斯设计小组的方案:“毫无品味,不行。”时任德国总理科尔也认为,该设计方案无法接受。

繁华地段的灰色墓碑林

1999年3月,社民党政客理查德.施罗德提出建议,建一个简单的纪念碑,然后把“不要谋杀”几个字深深地刻印其上。他的建议再次引起激烈争论。其时,第二批征集方案早已出来了。最后,美国建筑师皮特.埃森曼的设计方案经重重评审脱颖而出。于是,不是由专家,而是由政客、德国联邦议会成员根据多数投票确定了这个纪念碑的设计。他们相信自己的感觉,让那片灰暗惨淡、毫无艺术构思的墓碑林融进了“难以想象的理解”,从而体现出“荒僻的恐怖”。

不远处可见德国议会大厦图像来源: AP

尽管方案已定,争议仍未停止。反对声音非常激烈,他们批评之为“耻辱的纪念碑”,反对“首都的正中心被一个足球场大的噩梦混凝土化”。

君特.施鲁舍说:“如今大家可以很清楚看出,它完全不是纪念碑,而是非常温和的形象,散发着内部的力量,吸引游客的注意。而最重要的是,它不是一个一目了然的姿态,而是一个开放式的纪念物。”

在该混凝土碑林下,是一个名为“信息之地”(Ort der Information)的地下文件展览馆,从而与地面上的“大屠杀”联系起来。施鲁舍说,这个纪念中心是一场实验。

地下展览馆展示被杀害犹太人的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dpa

就这样,在首都柏林最繁华的地段上,一片灰涂涂的混凝土墓碑林孤独地摊开着。在常人的想象中,这里应该是高楼矗立、商业喧哗的黄金之地。然而只有柏林,为历史在心脏留出了一片这样的空寂。

让人惊诧的同时,这片墓碑林沉默地宣告着它们不可忽视的存在。不过,埃森曼对于墓碑林的信息经过岁月淬洗,是否仍会被理解?且让人们静观后效吧。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