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台观感:民主活力-台湾人看胡锦涛
2005年12月4日台湾与中国大陆随隔海相望,但由于诸多人为原因致使绝大多数大陆居民包括海外学人对台湾的了解大多失于片面,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此次长约十天的台湾之行改变了笔者对台湾的有限认识。台湾民主机制、新闻自由的活力;岛上植被的苍郁、景色的秀美、以及人民的善良、政界民间人士对两岸未来发展的考量等均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不足,甚或遗憾也是在所难免的,比如台北凌乱不整的城市规划就是其中之一。
台湾四边环海,位于亚洲大陆的东边,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在这遍土地上生活着2千3百万辛勤、友善、好客的人民。台湾施行民主现政,人民在自由的环境下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完善的全民健康保险与社会福利。这是介绍台湾影片中的段落,凡是到过台湾的人都会对这段讲解词颇有感触。
台湾岛可谓大海上的一颗明珠,优越的地理环境赋予她娇娆的天姿,上一世纪60、70年代台湾先于中国大陆走上了经济发展之路,并跻身于当年的亚洲四小龙之列。然而,海洋、沙滩、苍翠欲滴的植被却与台北市杂乱不整的市容形成鲜明的反差。原因何在?
台湾新闻局专门委员徐振德如是说: “与欧美、亚洲许多城市相比,台湾确实比较狭小、拥挤、凌乱。但诸位应该知道,既然是一个民主国家,就不同于集权国家,政府不能下令强行拆迁。民主国家要一步步来,都市更新要跟地主商量,有许多地方有几十个地主,只要其中一个地主不同意改建,就不得更新。民主国家不得强迫地主,所以我们都市更新有点慢。不象你们三峡大坝,政府说干就干,我们实在没有这个能力。”
曾于90年代初就与台北市市长-国民党主席马英久共事的台北市市长办公室主任郑安国也承认,与北京、上海等大陆大城市相比,台北的市政建设的确滞后,但他同时也强调了台北市长马英久的另外考量:“马英久更看重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将巨额经费用于下水道、人行道的翻修、将许多资金投入环保领域,比如垃圾减量与回收,登山步行道的修建等项目中。另外,各个中小学都建有温水游泳池,在每个区建立健康中心,方便市民享受各种服务”。但遗憾的是,台北的停车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台湾的民主进程始于上一世纪50年代,那时,逐渐开始地方性选举,省议员、地方乡镇首长以及立法委员等均由选民推选。但台湾真正的民主化进程始于1887年解除戒严之后,虽说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历史不长,但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最能体现这一民主特色的是台湾的报纸和电视。台北市市长办公室主任郑安国强调,台湾报纸内容丰富,是了解台湾社会的一面镜子。
1987年,台湾报禁也就是许可证或执照被取消之后,媒体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凡是拥有一定的资本额,经过登记程序,满足每日出报条件的人均可成立一家媒体。媒体的生存取决于市场。于是,台湾电视频道猛增至一百多个,各类报纸纷呈。但市场的自由开放和激烈的竞争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致使严肃,高品位的节目和专栏难以生存。
民生报社长项国宁以台湾电视台收视率监督机制为例:“媒体竞争激烈的程度已发展到电视台新闻部经理和总经理每15分钟就要浏览一次收视率的报告。在市场的竞争中,收视率决定一切。广告公司和企业团体根据收视率下广告。比如与韩流裴勇俊来台相比,伊朗研发核武器的收视率当然要低得多。台湾尽管走在民主发展的道路上,其实有许多东西要学,许多观念需要理清,需要进行讨论。”
尽管如此,政派办报始终是台湾联合报系民生报的办报理念。报纸的阅读率的统计是每三个月一次,当市场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阅读率的考虑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如果广告公司不下广告,那么报社就难以为继。这也是最令媒体的经营者颇感头痛的问题。
民生报社长项国宁认为,在文人的品质与商人的技巧间求得平衡是关键所在:“作为媒体的经营者,我们认为,完全走图象化、耸动之路时,我们没有尽到公共媒体对社会承担的一份责任和义务,不过这也许是我们的包袱。但在台湾要想创办有品质的报纸,就必须拥有相当的财力,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在获利的前提下改善品质。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获利和改善品质间做取舍,做挣扎。”
谈及媒体和新闻自由,台湾第三届国民大会代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汤绍成坦率地表示:“中国大陆有两样东西不熟悉,一是选举,二是媒体的运用。台湾立法院有两百多个委员,谁知道谁在做什么。而要上媒体就要有议题,要让记者报道你需要有很高明的技巧。前年连宋合,宣布准备要合在一起竞选总统了,充当炮灰的台湾新闻局局长就做出了枪毙记者的动作,与连宋作对,要是不做这种非常突出的动作,明天的报纸上就没有他的新闻,而如果报上全是连宋的新闻,就等于在给连宋造势。在媒体的运用方面,台湾绿营比蓝营更加高明。台湾的蓝营常常吃亏。”
深知选举内幕的汤绍成从政治现实的角度发出感慨:“选举不仅决定台湾的命运,也包括两岸关系和东亚安全,因此选举实在是太重要了。”
台湾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台湾居民的生存发展是大家在投票选举中最主要的考量。台湾与中国大陆在经济上的共融性不容质疑,但政治上的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而改变台湾民众对大陆领导人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胡锦涛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台湾国际研究中心一位姓王的研究员说:“胡锦涛给台湾人的印象不同于以前的领导人,温和、有弹性,幽默。他把台湾人民对大陆僵硬的政治家的印象改变了许多。而且是正面的改变。”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际研究中心的执行长严震生更进一步,从理性民主的角度审视两岸关系的发展,“胡锦涛民众声望这么高,如果大陆举行选举,相信也是他当选。假如大陆建立了民主机制,那么台湾在谈及未来走向时就没有道理说不愿意。这是其一。第二点是有关国际参与。大陆早期与国民党在外交政策上争取中国代表权的零合游戏可以理解。但是这么多年中,大陆实际上已经赢了。在这个时候,假如大陆有心争取台湾,稳定两岸关系,化解台独,我觉得在国际参与这一问题上,大陆不需要再做这么多的小动作。没有必要。”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