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评布什政府在海啸救援中的表现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4日

美国决定在援助亚洲受海啸灾害的国家中继续受联合国领导,不再坚持以美国和其它几个国家为核心。此项决定还不能说是美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呼吁捐款:海啸让布什和克林顿走到了一起图像来源: AP

但是,仍为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达成的这一一致性立场是超级大国--美国-寻求同这个已经长期遭到它鄙视,同时在财政上不给予积极支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继续合作的又一个信号。华盛顿方面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在有些国际事务中必须加强同联合国合作的道理,即便美国的这种合作态度是出于种种不同的考虑。

伊拉克问题就是一个例子。美国已经意识到,仅仅凭借军事高压政策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两河流域稳定局面的。现在在援助亚洲问题上美国又遭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强烈批评,几乎威信扫地。如果说在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上美国还要搞什么小集团主义,是不是有点过于心胸狭隘了。

在亚洲任何人都知道,美国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军事力量。如果美国的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能够起码象征性地得到科菲安南的祝福,在受灾地区,比如在印尼亚齐省等地展开救援行动,那岂不是锦上添花。正因为贫困是东南亚国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土壤,所以美国更应当谨慎行事。

不容忽视的还有美国民众和参议员们的捐助热情,以及对布什政府的压力。他们对布什政府在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小家子气极为不满。白宫最初只批准了区区1千5百万美元的救助款。然后又增加至3千5百万美元,最后达到3亿5千万美元。这样美国可以又一次通过媒体向世界显示,华盛顿政府在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上是多么的有所作为。

美国拥有一个世界范围内迅速做出反应的后勤系统。在海上和空中都还没有竞争对手。目前将这个庞大的军事系统改为听命于联合国调遣,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机器,还只是个幻想。而只有实现了这种改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才不必请求白宫或者美国的其它什么部门下达指示,在24小时之内调遣船只和舰艇为灾区运送药品,水,衣服和其它所有救援物资。

如果单从财政上看,这种改建是可能的。只要了解一下有关的研究机构对世界范围内军事开支的调查报告就清楚了。如果节省下用于宇宙空间军事项目,用于发展新的高精尖核武器的庞大开支,那就是一笔庞大的费用。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经济腾飞国和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为参加军备竞赛给国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目前联合国和美国布什政府的合作并不表明,一个新的国际新秩序即将诞生。但是将联合国建成一个超越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这一点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精神。这一点有可能在今后会不断得到增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