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 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他偏偏选在巴勒斯坦人被驱逐70周年的纪念日,来庆祝美国驻耶路撒冷大使馆开馆。而且新的馆舍,有一半位于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希望,如果有朝一日能够独立建国,能够将东耶路撒冷设立为首都。而美国将驻以色列大使馆搬迁到这里,从外交上而言,不啻为对众多巴勒斯坦人的一记耳光。当然,这一切并不是为巴勒斯坦人暴力骚乱的开脱理由。但是,这一举措某种程度上却是故意的挑衅,对骚乱也负有责任。所以,特朗普需要为众多死伤者承担部分罪责。
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他毁掉了来之不易的伊朗核协议,而且根本没有和欧洲盟友进行商量、讨论下一步的举措。这至少会导致中东局势进一步激化,而且,七十年来的欧洲和平秩序也受到了根本性的动摇。
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显然,他正在全力破坏前任总统的成果,同时却没有为破坏之后制订任何计划。
在当总统之前,特朗普从来没有担任过民选公职。给予与索取、拉锯与妥协、权衡利与弊,时刻对政治举措的后果保持警醒,尤其要留心政治的长远影响。而特朗普并不熟谙这一切。
我们只需要看看特朗普自己选择的权力象征物。在高楼大厦上金光闪闪的"特朗普"标牌,仿佛在说:"快看,我在一切之上!我能为所欲为!"这也揭示了特朗普的真实动机:它并非什么"美国优先",而是"特朗普优先"。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只不过,这几天大家见识了这个人的巨大力量。特朗普没有什么B计划。他在行动时,根本不考虑4年、或者8年后才会显现的后果。他的行动、他的攻击性言辞会对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造成怎样的影响,他根本就不在乎。
他动用权力,只是因为他拥有这个权力。他总是尽力引起大家的关注。而横冲直撞地搞破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简单粗暴之手段。
这正是他偏偏要选在这一天进行使馆迁址庆典的原因。这同时也是他不计后果破坏伊朗核协议的原因。
觉醒吧,德国!觉醒吧,欧洲!
这一切都至少意味着德国以及欧洲要赶紧觉醒。二战结束70余年后的今天,欧洲必须要成熟起来。这包括在外交、安全政策上承担起责任。德国则应当诚实地面对现实,增加对军队的投入--尽管许多人对一支只有有限防卫能力的军队还挺满意。而英国人,则应当在退欧问题之外想清楚究竟要如何与德法展开防务合作。关键是,欧洲必须找到能够阻止内部崩解的途径,并且明确今后共处的方式。
这将是巨大的挑战,也包含了许多不确定性。但有一点非常明确:一个由特朗普统治的国家,我们不能也不应去信赖。这些天来自加沙地带的画面,非常可悲地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紧迫性。
1948年5月14日,劫后余生的犹太人,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然而,七十多年后的今天,犹太人重新拥有自己的国家,究竟是意味着荣耀,还是无尽的灾难?这依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A. Gharabli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首任总理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在犹太全国议会上宣读了《以色列建国宣言》,从而宣告复国。《宣言》写道:“犹太人对故土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地希望返回故土,在那里重新获得政治自由,从没有为此停止过祈祷。”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很快就升起了以色列国旗。对于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国家而言,这是外交胜利,也是安全和自由的保障:犹太民族终于有了一个获得国际认可的国家。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在以色列复国之前,犹太人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政权共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他们用工业化的手段,对欧洲犹太人进行系统性灭绝。本图摄于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解放之后。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kg-images而对于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而言,以色列复国则是彻头彻尾的灾难。大约70万巴勒斯坦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为犹太人腾出地方。巴以冲突也延续了七十年,迄今未息。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1950年通车的2号高速公路,连接了特拉维夫和内塔尼亚。这条公路象徵着新生国家的活力。图为时任总理梅厄(Golda Meir)主持通车典礼。梅厄规定以色列,坚定走经济及社会现代化之路。
图像来源: Photo House Pri-Or, Tel Aviv“基布兹”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是“集体农社”。大多数农社都创建于复国初期,许多拥有世俗意识形态或是社会主义立场的犹太人在这里实践他们的社会理念。
图像来源: G. Pickow/Three Lions/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以色列从复国之日起,与阿拉伯邻国之间的冲突就从未中断。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冲突的最高峰。首先发起进攻的是埃及、约旦、叙利亚,但是最终的胜利者却是以色列。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控制了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成为了后续冲突与战争的导火索。
图像来源: Keystone/ZUMA/IMAGO以色列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不断激化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巴方指责以色列试图通过修建定居点来彻底断绝巴勒斯坦建国的希望。尽管联合国也一直谴责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但是以色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从未动摇。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D. Hill1987年冬天,巴勒斯坦人在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上发起了示威抗议行动。抗议从加沙城内开始,很快就蔓延到了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这场冲突持续了好几年,一直到1993年,巴以双方才以《奥斯陆协议》终止了冲突。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FP/E. Baitel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调停下,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举行和谈。双方后来达成了《奥斯陆协议》,被认为是巴以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然而,两年后,拉宾遭到以色列激进分子的刺杀,导致和平进程遭无限期中断。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 拉宾之死折射出了以色列社会的割裂。温和、世俗派与极端、虔诚犹太教徒越来越势不两立。拉宾就是在1995年11月4日的一场集会上被一名极端派的大学生刺杀的。次日,代总理佩雷斯神色凝重地主持内阁会议,他边上的空椅子,原本是拉宾的坐席。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J. Delay以色列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让巴以关系持续处于紧张状态。2002年,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了一条107公里长的隔离墙。筑墙固然可以阻挡暴力,但是却无助于消解七十年之久的冲突。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S. Nackstrand纳粹屠杀犹太人,一直到今天依然对德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2000年,时任德国联邦总统约翰内斯·劳访问以色列,并在国会用德语发表演讲。对于两国而言,这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是继续和解的标志。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8年3月上任的德国外长马斯坚定继承德以和解的传统。他上任后的首次出访就安排在了以色列。2018年3月25日,他在耶路撒冷城西侧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为死难者献花。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I. Yefimovich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