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缅甸危机是中国充分表现的绝好时机
2008年5月11日此时,中国成为众目聚焦所在,现在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表现的绝好时机。因为中国是缅甸的传统友好国家,也是缅甸军政府的支持者。如果中国能够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对缅甸军政府施加压力,使国际救援组织顺利进入缅甸灾区,那么这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有助于帮助缅甸灾民。
毫无疑问,热带风暴给缅甸造成的损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而更令人难以想象是缅甸当权者的傲慢和对人命的蔑视。尽管近一周来,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数十万灾民无法享用清洁饮水、食品和其它必须的救援物资,但该国军政府却始终拒绝国际救援组织的工作人员进入灾区,甚至强迫载有救援物资和人员的飞机返回,没收了联合国的紧急救援食品供应。
缅甸军政府辜负了国际社会将其视为代表缅甸人民利益的合法政府的信任。由于缅甸军政府坚持其强硬立场,所以现在必须对缅甸盟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敦促他们尽快说服缅甸政府做出妥协,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援物资。而对于政府的置若罔闻,不闻不问,缅甸灾民早以见惯不怪。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缅甸军政府得以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推行自己的蔑视人权政策。唯有几个被缅甸当局指控为欺骗,进行颠覆国家宣传的流亡组织、人权组织和国外媒体机构一再对该国军政府的践踏人权行经予以严厉谴责:强迫劳役、强行招募儿童兵以及不善的经济政策等导致该国的绝大多数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挣扎在难以为继的边缘,此外,还有持续至今的镇压少数民族的武装斗争,比如缅甸的蒙古人种都常年遭受当局的迫害,他们的居住区在这场自然灾害中也难以幸免。
所以缅甸军政府拒绝国际救援人员进入该国,以此掩盖缅甸当局在46年的统治中将这个东南亚最富庶国家之一的国度变为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尽管缅甸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新宪法公投却依旧如期举行,缅甸军政权希望,新宪法公投应在拒绝国际公众舆论介入的前提条件下举行。否则每一位国际救援组织的工作人员就犹如一位国际观察员,新宪法公投的内幕将难以遮掩。
对此,国际社会一筹莫展,对缅甸军政府肆意推行自己的政策,置数十万灾民生死于不顾的无礼瞠目结舌。那么,人们是否能够强迫一个国家接受国际救援物资呢?回答是肯定的,这甚至是国际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国际社会应不顾缅甸军政府的意愿,为伊洛瓦底江畔灾民提供帮助。否则,它将对数十万缅甸灾民的死亡承担共同的责任。
此次热带风暴使1百多万缅甸居民深受其害,这场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可与近4年前的特大海啸相提并论。如果联合国无法克服政治歧见,就拯救灾民生命的广泛救援措施达成一致,那么这不仅有损于其形象,也使其存在的必要性受到置疑。而始终对缅甸军政府提供政治支持的北京政府也根本不配举办本届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