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Finanzkrise Regierungen

Karl Zawadzky2008年10月13日

西方工业七国财长及央行总裁就一项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达成了共识。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肯在华盛顿工业七国财长会议后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挽救银行以及确保存款安全。根据各国财长达成的协议,各国政府不仅会向银行提供担保,必要情况下,也会提供资金,但对资金的使用将做出严格的限制,避免过去几年来银行业的近乎疯狂的投机行为再度发生。

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挽救银行,将银行的损失社会化,而渡过危机之后,银行再将盈利私有化,这样做当然是行不通的。七十年来,这场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带给各主要工业国家政府的一个惨痛教训是,近乎颠狂的投机热决不能再重演了,正是这种癫狂造成了本次经济危机。银行业的豪赌该告一段落了。事实也的确如此,金融业对利润的疯狂追求是引发这场危机的根源。这场危机为工业国家的经济复苏进程划上了句号,并将引发萧条和失业率攀升。

控制危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这其中包括挽救濒临倒闭的银行,因为大批银行破产将引发危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为了避免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蒙受更大的损失,工业七国财政部长就一项行动计划达成了共识。即避免让一些对金融业影响重大的银行倒闭,并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工业七国财长一致认为,有必要采取一些不属于市场经济范畴的手段来避免经济的进一步滑坡。其中包括为一些面临倒闭的银行注入资金。因为私人投资者已不会再向这些银行提供资金,银行之间也不再会提供借贷。有鉴于此,政府必须伸出救援之手。

在美国方面,政府和国会出台了一项价值7000亿美元的一揽子救援计划。英国方面将陷入危机的银行收归国有。德国的情况没有这样严重,但政府还是做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具体地说,就是联邦政府将在特定情况下,向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资金救助,并提供担保。政府提供资金的同时,也将获得该银行的相应股份。这种股权不是永久性的,而至少在银行恢复元气期间,国家将持有部分股权。

而对于那些接受了国家资助的银行来说,他们也必须承担必要的义务,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督。比如限制经理人员的薪酬,停止一切高风险的投机行为,以及对盈利的合理分配等等。为了捍卫纳税人的权益,政府必须避免出现银行损失社会化盈利私有化的局面。同时,危机结束后,还要避免出现癫狂的投机热。

七国财长达成的共识无疑为金融业提供了一张保护伞。这项共识准许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采取必要的措施。周日,欧元区首脑在巴黎举行的会议显示,欧洲人也会依照美国或英国的模式实行自救。采取共同的救助方案显然没有意义,毕竟各国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

例如在德国,就没有出现类似美国,英国和西班牙那样的房地产泡沫经济。此外,德国人的存款率高达11%,而美国的存款率却是负0.5%。德国只是出现了贷款利息的提升,但并没有出现借贷危机。德国的银行体制有三大组成部分,私人银行,地方储蓄银行以及合作银行。过去几年来,私人银行曾批评地方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模式已经严重落伍,不再符合市场需求。而现在恰恰是这些所谓落伍的银行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各国必须根据国情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但各国必须吸取同样的教训,这样才能避免此类危机的重演。金融业游离于经济大环境之外自成一体的尝试必须得到制止。银行和股市必须脚踏实地,回到现实经济环境中来,毕竟动辄15%至20%的高回报率在现实经济中是很不现实的。银行高管们的贪欲也应有所节制,他们应当清楚,高回报率总是和高风险密切相连的。

当然,仅凭扼制人的贪欲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政界必须为金融业制定严格的监控条例,无视风险的疯狂投机行为应得到制止。当前这场危机显示,问题不仅仅出现在银行业,国家的监控体制也是漏洞百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