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边缘采访:我们为TCL等中德企业搭桥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21日

在3月19日CeBIT举办的“德中论坛”上,德国之声记者跟这个论坛的协办者罗德与合伙人集团的廖毓辉先生相遇。廖先生介绍了他的公司为TCL等中德企业搭桥陪伴的过程。由于不属于CeBIT正题,故名之为“边缘采访”。

CeBIT上中国风强劲图像来源: AP

廖毓辉先生介绍道:罗德与合伙人集团由罗德博士建立于1977年。罗德博士是会计师兼律师。发展至今,已在德国境内外设有近70家分支机构,总共拥有2300余名工作人员。业务范围包括会计、审计、税务咨询、法律咨询,企业运营咨询和信息技术咨询。

罗德集团发展迅速,一个重要原因是敢于“吃螃蟹”。东德还没有解体,罗德就在东德建立了西方第一个会计法律事务所,布拉格的第一家外国会计法律事务所也是罗德建立的。另一个原因是提供一揽子的服务,建点期间,为企业提供当地的各方面法律咨询,建点后,会计和审计工作就跟上了,企业觉得很方便。第三个原因是,针对德国中小企业在国外建点的需要,以德语为工作语言。所谓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都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对德国中小企业不说就很不方便。

罗德走向中国也比较早。1994年就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代表处,这是在德国和欧洲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会计法律服务机构。2000年底,集团建立了一个中国小组,开始时是两个人。这几年,中国业务发展迅速,集团对此高度重视,中国小组工作人员已经发展到了14人。连同在中国的同行,共有三十多名中德专家。在德国的中国小组里,有德国的,也有中国的会计师和律师,廖毓辉先生本人是律师。中国工作人员都是在中国大学学习后,又来德国深造并毕业了的,因此德语也都很好。

2001年下半年,德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中国热潮。中国热是当今非常明显的感觉。可以说,现在德国随时随地都有关于中国问题的研讨会。报告人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象罗德公司这样的咨询业的人,二是在中国有实践经验的德国企业代表。题目也越来越深。比如,这个研讨会的专题是中国的劳动法,下一个研讨会的题目可能是中国外贸制度。

跟德国企业接触中发现,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对中国的了解实在是太少。廖先生举了个例子,有的企业的人还向他们提出“中国有没有懂英语的人”这样的问题。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后,需要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改变法律上中外企业区别对待的做法,可以说这几年中国法律经历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变革。有2000多个法律文件要改,至今已经修改了1000多个。这样大规模的修改,使许多德国企业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境地。

相信有实力的企业咨询公司,这也是德国企业的特点之一。让他们自己单独去打天下,他们总是吃不准摸不透。在地方政策、风险、伙伴的可靠性等方面,他们都希望能得到咨询公司的支持。有些德国企业一开始是自己去闯了,结果谈判进行到一半,吃不准了,就打电话来,请罗德集团派律师前去。

现在可以说每周都有德国新客户找上门来,请罗德公司给予帮助。目前罗德在上海有两个代表处,一个管会计事务,一个管法律事务。由于是代表处的性质,不能直接开展业务,代表处的工作主要是联络,实际工作拿到德国来做,或者通过中国的伙伴来做。比如,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的年报要报母公司,但母公司只知道德国的情况,而不通中国的情况。罗德做的事情就是先做HB1,即做出中国情况的年报来,然后转成HB2,即转成合德国要求的年报,然后纳入总公司的年报里。

廖毓辉先生介绍道,中国公司到欧洲来,一开始是小打小闹的性质,比如建立一个有限公司或代表处,起到贸易拓展或联络的作用。这几年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是量上的变化,来德国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了。二是质上的变化,他们要真正地国际化了,可以说他们的走向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比如让他们特别引以为骄傲的为TCL购买德国名牌公司施耐德出谋划策的经历。一些中国大企业也需要罗德这样的国际性的多面咨询公司。有一家深圳电信业的大企业在欧洲好几个国家都有点,每个国家在税法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罗德就可以按一种统一的标准来为这家公司的欧洲业务全面做帐。

还有中国企业曾向罗德咨询在法兰克福上市的问题。中国企业在香港和美国上市已经早就有了,但在法兰克福还没有。廖先生说,其实法兰克福交易所的门槛并不高,关键是双方都还比较陌生。

随着中国“跨国热”的兴起,罗德公司等也在中国国内为打算走出国门的中国公司召开介绍活动,介绍德国的投资环境、法律等。现在经常有打算走向德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中国公司找上门来。但大多数找他们的公司,似乎还没有明确的想法,还处于含糊的试探阶段。

谈到罗德公司为TCL购买德国名牌企业施耐德(Schneider)一事,廖毓辉先生说,他们为此感到骄傲。这件事当时轰动了德国,因为中国企业购买德国大型企业,这里的人还没有听说过。中国老板到德国来了。

罗德公司为TCL做的法律咨询工作是多方面的,中国人对德国的情况同样是丝毫不了解。比如要派人来,涉及居留方面的法律,外国人法,劳动法,产权的转让牵涉到另外的法律。

TCL一事也给了人很多的启发。中国人一开始以为,他们是来买德国企业,是救世主,德国当地政府也很重视。但他们没有想到会遇到那么多的困难。比如,来人的签证一拖再拖;再比如,人还没来,诉讼已经一个接着一个上了法院。因为员工们听说新老板要来了,他们跟公司原来那些牵扯不清的劳动法上的问题就应该找新老板,于是找上了法院。购买德国企业,尤其是名牌企业,是许多中国企业当前正在考虑的问题,德国和中国政府对此也都很支持。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去适应。

随着德中之间经济关系越来越密,罗德的业务也一天比一天好。罗德不仅要继续大力拓展上海的业务,而且打算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今年内就在北京和广州建立代表处提出申请。

(平心)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