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遥看江泽民 等待习近平

2012年10月22日

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对中国政治运作仍拥有令人惊叹的持续的影响力,这给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启动改革带来了困难。

Chinese Vice President Xi Jinping arrives for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World Peace Forum in Beijing Saturday, July 7, 2012. (Foto:Ng Han Guan, Pool/AP/dapd).
图像来源: AP

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对中国政治运作仍拥有令人惊叹的持续的影响力,这给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启动改革带来了困难。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的精英政治中正在发生一件奇怪的事。86岁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虽然已在8年前卸下了政治职务,却似乎仍在最高领导人的遴选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最晚从2011年中以来,有关江泽民健康状况恶化的传言不断,但过去一个月,江泽民频频出现在公众媒体中。

例如9月底,江泽民偕夫人在国家大剧院观看演出。10月9日,这位被称为"上海帮"领袖的老人和上海海洋大学的两名官员在一起的照片出现在媒体上。10月21日,江苏《新华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江泽民为母校扬州中学庆祝建校110周年所写的题词。

以这种显而易见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存在,可以被解读为江泽民在中国最高权力核心-政治局常委中仍然有很大的发言权。在即将举行的中共18大上,这一点将得到证实。

图像来源: AP

常委布局

实际上,江泽民已与他所提拔的接班人-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形成合力。2007年习近平倚仗江泽民的支持得以进入政治局常委,旨在给胡锦涛施加压力。其结果形成了目前政治局常委的排名:即习近平、副总理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

除了将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和接任总理的李克强外,其他政治局常委的具体主张和立场还未最终成形。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习近平、张德江和刘云山三人都是接近江泽民的。而胡锦涛只能寄希望于李克强和李源潮的支持。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被排除在政治局常委之外,他被认为是胡锦涛的亲信,被视为坚定的改革派。而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被视为极端保守派,他的"入常"可能使政治自由化进程出现倒退。

不过,胡锦涛留任中央军委主席的可能性很大,这意味着在他18大后退出政治局后的至少两年中,仍将是军队的最高统帅。他的支持者指出,鉴于中国与日本、美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国家间持续的紧张关系,党需要一个有经验的领导处理对外和安全政策。

此外,对于胡锦涛而言,他的一大人脉优势是,将在18大上得到晋升的所谓第六代领导人(指1960年后出生的高层官员)中的多数都属于以胡锦涛为首的"团派"。

老人干政的时代

两代领导人"垂帘听政"?图像来源: AP

面对即将到来的"习近平时代",一些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59岁的太子党代表习近平的背后,将有两位前国家主席"垂帘听政",在此情况下他是否能推动迫在眉睫的改革,解决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

北京的政治观察家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习近平在17大上被选为接班的"王储"。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他被视为一个安全的"赌注",一个不会引发争议的团队合作者,能够被所有的派系所接受。

如果仔细审视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的17年和在浙江主政的5年时间,就会发现这位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并不是一个具有个人魅力和雄心的人物,不同于他曾任副总理的有自由派倾向的父亲习仲勋。

新瓶装陈酒

考虑到胡锦涛在2014年或2015年从军委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前,习近平不可能有大的施展,因此"第五代领导核心"是否能立即拿出决断的行动来解决一系列问题,还是个未知数。

国内政策方面,涉及到寻找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途径,以及应对平均每年15万起抗议示威等"群体性事件"。外交方面,北京面对来自美国的"遏制中国政策"的升级。

此外,围绕前政治局委员薄熙来的丑闻暴露了中共内部的腐败和派系斗争等长期积累的问题。薄熙来不仅在太子党内,而且在解放军系统内也有大量的支持者。尽管已经被扳倒的薄熙来日后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共党内的很多人仍然坚信,比起性格沉闷、缺乏活力的习近平,拥有个人魅力、敢于冒险的薄是更好的总书记人选。

能被各派系接受的人选图像来源: dapd

过去几周,习近平的支持者透出风声称,在权力交接后,这位新的领导人将推出一系列体制性的改革,包括提高法治程度、打击高层腐败等。

而即将被送上法庭,面临包括巨额受贿等多项指控的薄熙来则很可能成为习近平"清廉政府"行动的第一声礼炮。

只有少数人相信习近平有胆量查处涉及中共高层其他权势家族的腐败案件。而他在此的不作为只能让人得到这样一个偾世的印象:中共18大只不过是用新瓶装陈酒。

作者:Willy Lam 编译:叶宣

责编:文木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