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图图的奋斗

2013年5月21日

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今天在伦敦领取著名的邓普顿奖。这位81岁的南非人因“毕生为爱和宽恕奔波”而获得此奖。颁奖者表示,图图大主教为全世界范围内的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

Archbishop Emeritus Desmond Tutu at the Templeton Prize celebration at St. George’s Cathedral in Cape Town on April 11, 2013. (Photo credit: Templeton Prize: / Karen Marshall)
图像来源: Templeton Prize/Karen Marshall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四月初,德斯蒙德·图图(Desmond Tutu)大主教获知自己得奖的消息后激动万分,他表示:"如果你在人群中显得比其他人高大,通常都是因为其他人用肩膀将你抬起。"

大主教、调解人和维护社会公平的战士--德斯蒙德·图图一生中扮演过许多角色。八十年代初,他因为热衷于反抗南非种族隔离政权而名声大振。图图当时公开谈及这一不平等现象,但却并没有挑起仇恨。而1991年2月的南非就像一个炸药筒。经过了几十年的对黑人的压迫,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de Klerk)释放了包括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内的大批政治犯,并向他们的政党和组织打开绿灯。在当时那样的动荡时期,图图仍然能够作出理性的表达:"我们将获得自由!所有人--包括黑人和白人!"

图图就是能在这样的重要关头忠于理想,显示出其内心的强大:为了一个彩虹之国,为了和平与和解--反对暴力。这是他毕生奋斗的目标。

南非首位黑人主教

1931年,德斯蒙德·图图出生于克勒斯多矿区,后来成为了一名教师。面对政府歧视黑人学生的政策,他选择了辞职。之后,图图开始学习神学,并成为约翰内斯堡圣公会的第一位黑人主教,随后又在开普敦担任大主教一职。在政治观念上,他一直致力于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公开支持曼德拉所属党派--非洲人国民大会(ANC)建立非种族主义民主南非的目标。1994年4月,反政府运动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图图大主教在南非第一届民主选举中投下了自己的一票。他当时表示: "对于这里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难以置信的一天。我说的所有人包括黑人和白人。从现在开始,我们不用再面对一个非法的政府。新政府将是一个由我们自己选出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政府。"

曼德拉邀请图图领导南非“真理与和解委员会”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把伤口扒开清理,才能避免其溃烂。"

战胜了种族隔离政策后,图图仍然没有退居二线。总统曼德拉邀请他出面领导真理与和解委员会的工作,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反思种族隔离时代的罪行。图图和这个委员会希望能在胜利者的司法审判以及大赦之间找出一条折衷路线,呼吁实现和解与宽恕。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有数千名受害者讲述了自己的苦难经历,也有许多施害者恳请他人的原谅。按照图图大主教的说法就是"把伤口扒开清理,才能避免其溃烂。"

哪怕在这之后,图图仍然没有停止为消除世间的不公而奋力疾呼,在此过程中完全不顾及执政者的意见。他指责托尼·布莱尔和小布什以一个谎言为借口发动了战争,并认为他们应该接受海牙国际法庭的审判。图图经常拿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和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歧视相比较,并对以方的占领行为加以指责。"以色列永远也不能用压迫其他种族的方法实现和平和稳定。真正的和平只能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

图图和达赖喇嘛也是挚友图像来源: AP

批判的一生

今天的图图仍然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南非政府,包括谴责与津巴布韦独裁政府保持联系的行为。同时,图图还公开对南非政府在抵制艾滋病蔓延方面所作工作表示不满,并对高薪的政界精英提出批评。他表示,如今人们已经不能再想当然的把选票投给非国大。因为"自由时期伊始,大部分人都愿意投非国大一票。但现在的情况不再明朗。人们开始提出疑问,这本身也是一个好现象,这才是民主制度的真谛。"

为了表彰他非暴力的与种族隔离制度的抗争,图图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他一生中获奖无数,包括马丁·路德·金奖、甘地和平奖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名誉博士称号。每年颁发一次的邓普顿奖专门表彰用特殊方式"提高生活中精神境界重要性"的人物。历届获奖者包括达赖喇嘛、特蕾莎修女以及泰泽团体创建人罗哲。奖金为130万欧元的邓普顿奖同时也是世界上奖金额度最高的个人奖项之一。

已经进入高龄的图图也对中国的发展有所关注。2013年初,图图敦促习近平释放诺贝尔和平将得主刘晓波。为其发起的全球公民请愿活动争取到超过140名诺奖得主联署。在为其文学作品《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中文版作序时,图图表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访问中国时,就被"中国人民的勤劳刻苦以及慷慨大方深深打动。"同时,他也了解到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残暴罪行,以及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了来自同胞"无法言传"的伤害。令他惊讶的是,诸多受害者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并未表现出怨恨或报复和情绪,但他本人对"把过去扫入角落视而不见的做法是否合适表示怀疑。"并指出:"中国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往昔的痛苦,就会成为一个更加伟大的国家。没有宽恕,真的就没有未来。"

作者:Michael Hartlep      编译:任琛

责编:洪沙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