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那些德国人不敢聊的话题

Oliver Pieper
2019年5月26日

过于帮助难民?如何看待伊斯兰教?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很多德国人都不敢就这些话题表态,担心会出言不慎、引火上身。

Mann mit Pflaster vor Mund
如今在德国,哪些是人们讨论中的禁忌话题?图像来源: Fotolia/Mirko Raatz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美国,争议人物特朗普做到了一点:让他的名字不再出现在一些亲友讨论中(以避免伤害家庭和睦与友谊);在英国这个话题则是脱欧;而在德国,难民问题也极为敏感,以至于很多民众都尽量避免在亲友圈提及该话题,在公共场合就更不用说了。

"哪些是人们讨论起来担心会出言不慎、引火上身的敏感话题?"对此,权威民调机构阿伦斯巴赫(Allensbach)在德国问询了1283人,其中71%受访者在14个备选话题中选择了"难民"这一项,而另一个绝对敏感的话题是伊斯兰教。

精英与百姓之间的隔阂

阿伦斯巴赫的负责人柯何尔教授(Renate Köcher)做了这项调查,并就此在《法兰克福汇报》写了一篇客座评论。"2015年和2016年时的那种兴奋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退,而留下的则是这样一种印象:精英阶层没有足够认真对待民众的担忧,甚至对这些担忧持怀疑、质疑态度。"

民调机构阿伦斯巴赫的负责人柯何尔教授图像来源: DW/K.-A. Scholz

除了难民以及伊斯兰教外,还有另一个民众不太敢提的话题:对祖国的爱、爱国主义。这一点在过去数年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在20年前,只有16%的人认为爱国主义是敏感话题;15年前,持这一观点者的比例达到26%;如今,有41%的德国人认为这是禁忌话题。

"如今,三分之一的民众说,如果一名政客不想遭遇严厉的攻击,他就应注意不要发表带有民族自豪感的言论",柯何尔教授这样写道,表示德国公民越来越害怕,如果承认自己爱国,会在外面被看作是右翼。

自由度受限--特别是在公共空间

这项调查的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对于在亲友间讨论争议话题和参与相关公众讨论,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59%的受访民众认为,可以私下表达自己的态度,然而愿意在公开场合表态的只有18%。

就这一点,民调机构阿伦斯巴赫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并就难民话题访问了德国民众:61%的人认为,公开表示(德国)为难民付出了太多是冒险的;而认为这样说私下里也有风险的只有31%。对于柯何尔来说,这意味着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自由度更小。她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不只是"针对一些重要决定尚未解决的争议,也包括一些僵化的措辞要求"。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F. Duenzl

僵化的政治正确

这里的调查结果是:有一半的民众相信,人们如今更加重视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三分之一的德国人说,如今只有私下里还可以自由表态。有41%的人批评了过于夸张的政治正确。

柯何尔教授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如今不能再说"外国人"(Ausländern)这个词了,而要说那些"有移民背景的人"(Menschen mit Migrationshintergrund)。她表示,在学术研讨会上当然可以使用"有移民背景的人"这种说法,然而这并不适合日常生活。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也持这种观点,认为这样的措辞有些过了。

在性别中立问题上,大部分人也认为过于强调政治正确了,表示不理解为何要对各个年龄层的人、对各个教育背景的人都强调性别中立,也不理解官方引入第三性别的意义。

像《长袜子皮皮》这样的经典也要因为政治正确而进行后续修改吗?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反对改动名著

当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Astrid Lindgrens)名作《长袜子皮皮》中的"黑人国王"(Negerkönig)被改成"南海国王"(Südseekönig)时(为了避免使用"Neger"这种有冒犯性的说法),很多人表示受够了。四分之三的德国人希望保持原作,反对以现在的敏感度和标准对于原作进行后续修正。在过去数年里,持这种看法的人越来越多。

柯何尔教授指出,尤其是"那些对于严格的规章和限制还有相对新鲜的历史记忆"的东德民众,认为这种讨论已经走得太远。他们越来越对那些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说、如何做的规则感到厌烦。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民众都希望得到更多尊重,希望自己的担忧和立场能够受到重视,希望针对关键的发展可以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而不是自己受到教导性的训斥",柯何尔在《法兰克福汇报》客座评论的结尾这样写道。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气候保护、平权、失业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上,大多数德国民众还是感觉可以自由表态其观点的。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