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钉子户不再是眼中钉

石涛2007年3月28日

物权法才在全国人大通过不久,一个重庆的拆迁案例便成为了保护私人产权的鲜活案例。而媒体围绕所谓“史上最牛钉子户”的大规模报道更是前所未有。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谓“钉子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这次为什么却会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呢?

屹立不倒图像来源: AP
这几天在中国的各大媒体和网络论坛上,有关所谓“重庆钉子户”的报道可谓汗牛充栋,特别是那张一座孤楼悬立在工地之中的照片,颇具视觉震撼力。在网络搜索引擎谷歌上输入“最牛钉子户”,竟然能找到三百多万相关结果,而他们的内容绝大多数也都是关于重庆的这场官司。

所谓“重庆钉子户”事件在媒体近乎炒作的报道之下也广为世人所知,事情本身其实并不复杂。重庆一处商业用房的业主吴萍与房地产开发商在拆迁费用以及补偿方式上出现分歧,据说吴萍向开发商提出了2000万人民币的动迁补偿费,而遭到对方拒绝。法院判决强制业主拆迁,而吴萍和丈夫拒绝执行。这一场目前依然僵持不下的拆迁官司,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一个几乎在中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里都上演过或正在上演的“钉子户事件”,为什么能让大家如此兴奋呢?

中国资深媒体人,冰点周刊前主编李大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钉子户在中国的媒体历史上曾经是负面形象,意味着抗拒公共利益的家庭,而今天钉子户的含义完全改变,变成公民依法维权的正面形象。民间积累了很多情绪,因为这些年来,中国城市扩建改建中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官商勾结,侵犯公民合法的房屋财产,这个火已经积的很大了,突然间冒出这么一个非常带有戏剧性的,坚持不懈的个体户,大家都很兴奋。代表民众的一种气。”

北京理工大学社会问题专家胡星斗认为,“史上最牛钉子户”成为媒体焦点和社会热门话题,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们对于私有财产权的重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一,老百姓的维权意识高涨,对于私有财产都有一种信念,也就是人们说的,‘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第二点表明地方政府其实也在进步,能够容忍这种维护权益的行为,如果过去可能早就用推土机推平了。第三,也反映了中央政府的某种开明。”

提到私有财产权,就马上会让人联想到中国全国人大前不久刚刚通过的引起巨大争议的物权法,尽管这部法律目前还没有生效,但胡星斗认为,中央政府保护私有财产的决心,在本次“重庆钉子户”事件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尽管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迄今为止并没有介入此事。但是,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之下,政府没有表态就是一种“表态”,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所以我猜测,中央政府是不是要通过这样一个事件,来对物权法进行宣传启蒙。像过去很多钉子户这样的情况,不允许媒体报道,这一次好像有点奇怪,破天荒的允许媒体大加宣扬的报道,这在过去是很少的。至少宣传部中宣部没有干预。我想可能中央是借此机会为未来物权法的实施做某种铺垫。”

“最牛钉子户事件”至今为止依然悬而未决,而吴萍的那幢孤零零的小楼依然在重庆市区那片荒凉的工地中央继续挺立,很多专家对此事的最终结果进行了估计,大部分人的意见是,这座楼最后应该还是会被拆掉,但它所引发的关于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的讨论也许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