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长平观察:如何清除“薄、王”遗毒?

长平
2017年2月16日

中央巡视组批评重庆清除“薄、王”思想遗毒不彻底。时评人长平指出,“薄、王”遗毒非专属,而是专制政权的标配,而且当下正药力大发,祸及全球。

China Bo Xilai Prozess 25. Oktober 2013
2013年10月25日,法院对薄熙来案进行宣判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上小学的时候,学生犯了任何错误,都要给老师写检讨。检讨不能就事论事,而要进行深刻的思想挖掘--这并不困难,无论是上学迟到,吵嘴打架,还是考试不及格,思想深处的问题都是同一个:"四人帮"的遗毒(或"流毒")还没有肃清。

那时我们觉得,"四人帮"真是无所不能的恶魔,他们知道我们将要犯的所有错误,早早就遗下了毒给我们,而且还难以肃清。

作者长平图像来源: Imago/epd

"'四人帮'的遗毒"成了一个笑话,但是"'文革'遗毒"遗留下来,官方和民间都热衷于此说。有些人仍然认为这毒来自"四人帮",有些人则认为来自毛泽东,但更多的人笼统地认为来自当时的社会。1989年"六四"民主运动发生后,《人民日报》发表著名的"四二六"社论,称之为"夺权"、"串联"和"动乱",这些都是官方用来描绘"文革"的词汇。另一方面,当下民间对于官方组织的网络"小粉红"团队,也称为"网络红卫兵"。

其实,用"遗毒"来解释政治现象,这本身就是一种遗毒。它在指责来自别处的影响或者阴谋时,忽略了对当下制度的直接讨论。人们沉浸在肃清"四人帮"流毒的狂欢中,却忽略了检查邓小平统治下的专制问题,导致"六四"时"一言堂"决定的血腥镇压。

每个官员都姓薄

最近,"遗毒"一词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乃因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表一篇文章。文章原标题"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重庆市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但是大多媒体都敏感到其中"遗毒"之说,转发时均将标题改为"巡视组:重庆清除'薄、王'思想遗毒不彻底"。

文章说,中央第十一巡视组组长徐令义向重庆市领导反馈了巡视"回头看"情况,其中一个意见是,重庆清除"薄、王"思想遗毒不彻底,国企腐败形势依然严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巡视组要求重庆认真解决清除"薄、王"遗毒不够彻底、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层层递减等问题。

"薄、王"是指已经被判刑入狱的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和他的得力助手前重庆市委副书记、公安局局长王立军,他们在重庆的主要政绩是以"唱红打黑"为特色的"重庆模式"。他们分别被指证的罪名是受贿、贪污、滥用职权及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和受贿。

王立军曾经是薄熙来“打黑”行动的得力“干将”图像来源: AP

这些罪名所涉主要事实对于很多中国官员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唯有王立军夜逃美领馆是一出意外的大戏,但也是长期滥用权力的后果。在人们惊呼重庆"文革"重现的当时,我曾指出"薄、王"并非例外,也非从天而降。在重庆模式和中国模式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我在评论文章《每个官员都姓薄》中指出,"就一个整体的中国模式来说,每一个地方都可能成为下一个重庆,每一个官员都可能步薄熙来的后尘。因为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权力不受民众监督,变成一个个无法控制的怪兽,而这些怪兽又在经济上尝到了资本贪婪的盛宴,谁也无法阻止它们走向罪恶的深渊"。

专制遗毒药力大发

人们曾经对于"薄、王"乱舞、"文革"重来的担忧,如今已是正在经历的现实。这篇巡视组的训令中,用语也和"文革"并无二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这类语言在中国被称为"文革"语言。这种称谓在生动描绘其专制特性的同时,也掩盖了它的广泛性和当下性。事实上,它是所有专制政权的标配。它揭示了肃清"遗毒"这类政治修辞背后的实质,那就是站队归顺及强化权力。和当权者站到一边,就没有遗毒;反之就是遗毒待肃。

如果说有什么"薄、王"遗毒的话,这就是毒性所在。它并非薄王专属,也是毛式遗毒、邓式遗毒,而且当下正药力大发,祸及全球。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