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美国阿拉斯加为普京铺上了红地毯图像来源: Andrew Harnik/AFP/Getty Images/picture alliance(德国之声中文网)2019年初,我写过一篇文章《长平观察:特朗普搬起金正恩砸自己的脚》。我在文章中写道:
“我曾经说,中国在朝核事务中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特朗普跑过来帮忙移走了石头。今天我还要说,特朗普不仅把石头从北京的脚边移走,而且砸到了自己的脚上。而这块巨大的石头,就是金正恩本人。”
六年时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特朗普兴师动众的“特金会”,以及想想它到底改变了什么,对美国及世界带来了什么好处。按照最低的标准看,它除了举美国之力抬举被国际社会唾弃的独裁者金正恩之外,没有任何效率。讽刺的是,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初始还高举“效率”大旗。事实上,不仅马斯克牵头的“政府效率部”本身是一个草台班子、一场闹剧,特朗普本人到底又兑现了他的什么竞选承诺,是迅速降低物价,还是“24小时止战”,或者是遏制中共?
延申阅读:长平观察:特朗普搬起金正恩砸自己的脚
为战争罪犯普京搭台唱戏
“24小时止战”不仅仅是历史笑话,而且是仍在每天上演的荒诞剧。最新的一幕就是特朗普和普京上周五(8月16日)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会晤,以及延续到本周的他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欧洲领导人的白宫会谈。
普京不仅被国际社会唾弃,而且是国际法院及欧洲主流社会认定为战争罪犯。然而,在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面前,他不仅没有因为涂炭生灵、威胁全球和平而受到惩罚,反而一次又一次得到奖励。
过去十年,围绕乌克兰冲突曾有过许多外交努力,德国之声梳理有哪些关键节点。从明斯克协议,到美国两任总统,多个国家曾出面调停。
图像来源: Alexei Druzhinin/TASS/dpa/picture alliance本周五,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会晤。特朗普称这是试探性接触,乌克兰和欧盟则警告必须维护其根本安全利益。过去十年来,和平努力曾屡告失败。
图像来源: Mark Schiefelbein/Mihail Metzel/AP Photo/dpa/picture alliance2015年2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克里姆林宫会晤,就终结乌克兰东部战事磋商。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2014年4月起,乌克兰军队与俄罗斯支持下的分裂分子在顿巴斯战斗。
图像来源: Sergei Ilnitsky/dpa/picture alliance新明斯克协议(或称明斯克协议II)签署。2015年2月1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普京、默克尔、奥朗德以及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白俄罗斯首都合影。新明斯克协议旨在缓和乌克兰东部战事。明斯克协议I约定的停火仅维持很短时间。
图像来源: Alexei Druzhinin/TASS/dpa/picture alliance明斯克协议未能终结冲突。另一项外交努力同时进行:自2014年7月,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就所谓“诺曼底模式”谈判。这是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发起的。2019年12月在爱丽舍宫的会晤中,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与会。
图像来源: Eliot Blondet/ABACA/picture alliance美国、北约、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继续展开紧锣密鼓的谈判回合。2021年6月16日,拜登自上任后首次当面会晤普京。拜登强调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与主权。普京则否认对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负有任何责任。
图像来源: Patrick Seman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鉴于乌克兰紧张局势加剧,拜登与普京于2021年12月7日举行视频会议。拜登警告莫斯科如果入侵乌克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后果”。不过,拜登同时强调美国不会派出军队。
图像来源: Mikhail Metzel/Sputnik/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德国尝试缓解局势。2022年2月15日,德国总理肖尔茨前往克里姆林宫会晤普京。仅五天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攻势。普京在电视讲话中仅称之为“特别军事行动”。这次会晤是战前最后一次直接外交接触。
图像来源: Mikhail Klimentyev/Sputnik/dpa/picture alliance2022年3月,在土耳其斡旋下,乌克兰与俄罗斯代表团多次在伊斯坦布尔直接和谈。尽管未能达成停火,但土耳其促成一项粮食协议的签署,保障乌克兰通过黑海的出口。之后双方交换战俘。
图像来源: Ozan Kose/AFP2023年7月,北约在维尔纽斯举行峰会,美国总统拜登、北约秘书长斯托滕贝格问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次会晤旨在强调北约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
图像来源: Kay Nietfeld/picture alliance/dpa2025年1月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为确保其支持,泽连斯基访问华盛顿。然而,2025年2月28日在白宫的会晤却发生争执,并且是在镜头前。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不感激。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出现疑问。
图像来源: Saul Loeb/AFP/Getty Images2024年9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她强调欧盟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
图像来源: Efrem Lukat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3年8月,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吉达举行会晤。俄罗斯未受邀请。2025年3月,沙特王储萨尔曼会晤泽连斯基,讨论沙特的调停角色以及人道、经济合作。
图像来源: SPA/Xinhua/picture alliance2025年4月26日,教宗方济各葬礼之际,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会晤。二人事后表示,15分钟的单独对话“很有成效”。
图像来源: Ukrainian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Handout via REUTERS 2025年5月9日,一辆特别专列驶向基辅,专列上是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刚就任三天的德国总理默茨。波兰总理图斯克也前往乌克兰。其共同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野蛮非法的全面侵略的明确信号”。
图像来源: Stefan Rousseau/REUTERS2025年6月,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西方盟友未能彰显出团结一致。会后也没有共同声明。泽连斯基未能按计划与特朗普会晤。
图像来源: Michael Kappeler/dts Nachrichtenagentur/IMAGO2024年11月,特朗普任命房地产大亨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为总统特使。维特科夫多次前往莫斯科会晤普京,最近的一次是2025年8月6日。维特科夫被视为特朗普多年的亲信,但他的任命也引发质疑。
图像来源: Gavriil Grigorov/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周四,默茨在柏林与泽连斯基会晤。目标是,发出明确信号,反对以乌克兰领土做交易。泽连斯基警告普京不可信。默茨强调,领土问题不能绕过乌克兰决定。
图像来源: Guido Bergmann/BPA/REUTERS 特朗普一再声称,如果是他在位乌克兰战争就不会发生,普京在此次会晤中也予以确认,这等于宣称战争的原因不在普京,而在除了特朗普之外的任何美国及欧洲领导人,而这正是普京的论调。因此,在阿拉斯加的记者会上,普京从容自在地拿出事先写好的讲稿,再次重复了他那荒唐的“根源”理论——宣称要实现持久和解,必须消除所有冲突的“根源”,而这些根源在他的语境中就是乌克兰要发展民主,远离独裁融入欧洲——区别在于,这一次不是在与世隔绝的克里姆林宫的秘密录制,而是在美国总统为他搭建的舞台上对全球媒体的宣讲。
特朗普并非不知道普京罪恶累累,因此他也总是有口无心地重复着“每周几千人死亡”,还假装对普京的傲慢生气,宣称要对俄罗斯加重制裁。他甚至还知道普京是在戏弄他。普京对他的表演的回应是加倍的傲慢和忽视,而他的最终回应则是待之以贵宾。与此同时,他一如既往地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施压,暗示不是普京而是泽连斯基制造并延续了战争。特朗普还明确认同了普京对乌克兰领土的侵占野心。同样让普京感到满意的是,他对欧洲领导人愈加傲慢无礼。
纵容侵略的“破窗效应”
很多人至今还在说,特朗普迁就普京,是想让美国撤出欧洲困境,集中力量对付日益威胁东亚及全球安全的中国政府。事实上,特朗普仅仅在对中国的关税上虚晃一枪,对中共势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遏制。他对金正恩和普京等独裁者的抬举和仰慕,口口声声称他们是“朋友”,和他“关系很好”,都是对邪恶的纵容和鼓励,或者说,这本身就是邪恶的一部分。
纵容普京侵略乌克兰,会让美国更有力量阻止中共攻打台湾吗?当然不是这样。有一个理论叫做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说一幢建筑有窗户被打破而没有得到修复,就会引来更多的破坏者。犯罪行为没有得到惩罚,其结果都不会是警察有更多的力量阻止别的犯罪,而是更多的犯罪随之而起。
毫无疑问,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战争的软弱、纵容和支持犯罪的政策,最大的受益者除了普京之外,还有习近平和金正恩。
因此,这一次我没有说“特朗普搬起普京砸自己的脚”,因为在独裁者面前,他根本就没有脚,一直都是膝盖着地。但是美国人并不都是跪着的,特朗普搬起普京砸了他们的脚,动摇了美国二战以来作为自由世界领导者的根基。
长平是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他目前是德国之声专栏作家、中国数字时代执行主编以及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