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美籍华人记者陈嘉韵(Melissa Chan)在推特提出,"香港人应获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200万名示威者--严守秩序、收拾垃圾、庞大人潮为救护车让路、给外国记者递上安全帽等装备--2019年还有其他更佳的和平抗争例子吗?"此提议在社交媒体广为转发,并被其他媒体报道。
毫无疑问,香港人创造了世界奇迹--无论是参与示威抗议的人口比例和人数,还是抗议过程中的良好秩序和动人细节。而且,并非第一次如此,这是这座"逃犯之城"和"抗议之城"令人骄傲的传统。我曾经于2009年和2010年两度参加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亲眼看见人山人海的盛大聚会散场以后,地上片纸不留。不仅如此,很多参与者还带着小铲子,将因为垫坐而粘贴在地面上未能撕干净的纸屑都仔细地清理掉。尽管早已经在媒体上对此场景耳熟能详,但是眼见之时仍然感动不已。
后来我到了德国。2012年第一次参观科隆狂欢节"玫瑰星期一"大游行的时候,我发现以守秩序、爱干净著称的德国人乱扔垃圾和酒瓶,狂饮啤酒的男人们甚至当街小便。这是否说明德国人"素质"比香港人差?我不这样认为。香港人抗议聚会之后带走垃圾固然令人赞赏,但是德国人节日狂放满街狼藉也无可厚非--政府安排环卫工人加班加点之后,城市也能恢复秩序与卫生。
香港人获奖将是诺贝尔奖历史的光荣
感谢陈嘉韵女士的提议,我也在此应和:香港人应获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倘能获奖乃实至名归--但是,不是因为他们在示威游行中收拾垃圾、为救护车让路等等感人细节,而是因为他们坚韧不拔地对抗中共极权、成功阻止包藏祸心的《逃犯条例》修订,为全人类的自由与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香港抗议的全球意义。假如《逃犯条例》修订通过,那么不仅香港人面临危险,而且任何从香港转机的国际人士都有可能被拘捕移交,甚至中共可以让香港配合栽赃抓人到中国,在那里司法机关毫不掩饰地完全"听党的话",每天都在发生滥用法律的事情。
自主权回归中国以来,由于担心“一国两制”得不到保障,香港市民、公民社会一直在为维护司法独立、言论自由而抗争。
图像来源: Reuters/T. Peter2019年6月12日,《逃犯条例》修订案二读,大批抗议民众包围立法会。6月9日,香港发生回归以来规模最大的示威集会,反对被称为“送中法”的修订案。据组织者称,参与人数超过百万。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2019年4月,香港立法会对草案完成首读。政府修法的背景是为了向台湾引渡一名杀人嫌犯。但批评者担心,《逃犯条例》修订后,将为向中国大陆遣返、引渡嫌疑人打开大门,威胁香港的司法独立和人权保障。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2019年4月9日,“雨伞革命”中的“占中九子案”宣判,9人全部罪成,其中戴耀廷、陈健民及朱耀明被判入狱16个月。有报道称,法官受到了来自中央政府的压力,被要求重判以为警示。
图像来源: DW/V. Wong2018年9月,香港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禁止主张独立的香港民族党继续运作。这是主权移交中国21年后,首次有政党在香港被禁。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图中)曾表示,港独是“达成香港民主唯一方法”。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P. Fong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在一片争议声中正式通车,图为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乘坐首航。争议焦点是设立由中国大陆执法人员执行大陆法律的“内地口岸区",该措施受到泛民阵营的强烈反对。
图像来源: Imago/Xinhua每年6月4日晚,香港民众都会聚集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纪念1989年六四天安门屠杀死难者的烛光晚会。每年的参加人数从数万到十几万不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六四悼念活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2016年10月,中国人大第五次对香港基本法释法。争议内容是有关立法会议员宣誓的具体规定和效力。这是北京对香港议员宣誓风波的回应,被视为对港独势力发出的强硬信号,引发较大规模的民众抗议示威。
图像来源: Imago/ZUMA Press2015年10月起,以销售“禁书”而著称的香港铜锣湾书店的股东及员工共五人先后失踪。后证实他们均在中国大陆受到控制,当局称他们是因违法行为受调查。该事件引发香港和国际舆论震惊和谴责,以及民众的持续抗议。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2014年9月至12月,香港发生了一系列争取更多民主、要求真普选的抗议运动。示威者用来抵抗警方胡椒喷雾使用的黄色雨伞,成为此次运动的象征。亦称“占领运动”的这一事件被视为香港最大型的公民抗命运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 Hofford2003年7月,因反对有巨大争议基本法第23条立法,香港50万人参与七一大游行,成为主权回归后规模最大一次抗议运动。根据基本法中的第23条,香港应就涉及国家安全、分裂国家、煽动颠覆、窃取国家机密等多项罪名立法。特区政府因无法在立法会取得足够票数支持,最终终止立法程序。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Y. Kwan 同样重要的是,正如长达三、四十年、数百万人以命相搏的"大逃港",以及六四镇压之后香港人帮助民运人士逃亡的"黄雀行动",香港作为专制社会的异议人士的逃亡之城,是人类追求自由的灯塔。正如《时代》周刊(Time)亚洲版封面故事报道所说,反"送中"运动是香港 1997 年主权移交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民众上街抗议行动,而且是为国际社会的整体人权而抗争,香港站在全球自由保卫战的前线。
因为这些原因,假如香港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仅他们的抗争将受到肯定和激励,而且也将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荣誉,是照亮人类自由和尊严的一道光芒。
别让"四二六"社论污名社运的历史重演
香港人游行抗议秩序井然被人反复称颂,除了它真的是令人感动的人间奇景之外,还因为它受到林郑月娥等香港特区政府官员的污蔑,称之为"暴动"。林郑月娥在6月12日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说,"这些已不是和平集会,而是公然有组织地发动暴动,也不可能是爱护香港的行为。"
这让人想到三十年前著名的《人民日报》"四二六"社论。在今年六四镇压纪念日前夕,我在日内瓦大学的一场演讲中指出,文革后中共最成功的政治控制之一,是对社会运动的污名化。在这个污名化的过程中,有两大"杰作"。它们对今天中国政治的作用,没有被人们充分地意识到。第一个是1981年在邓小平主导下制定、至今得到中国社会普遍称颂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个就是"四二六"社论。
反修例抗议在一名抗议男子牺牲后达到顶峰,让更多人携家带眷走上街头,提出撤回逃犯条例、特首道歉、检讨警察暴力等诉求。
图像来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由于参与游行的人潮众多,游行起点维多利亚公园在表定时间开始之前就已经挤满人,主办方民阵便在下午两点半左右宣布游行队伍提前起步。由图中可以看到,一些民众谴责警方在6月12日清场时动用暴力,要求政府追究警察动用武力的行为。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D. de la Rey游行路线以轩尼诗道为主,定维园为起点、添马公园为终点。但是因为人潮实在太多,轩尼诗道无法消化,临近街道也都挤满人。港铁天后、铜锣湾、油塘、旺角、香港站均实施人流管制。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共计120条巴士路线受到人潮影响,有的暂停服务,有的改道。海路的部份,想要从尖沙咀搭天星小轮到港岛的民众,人龙已经排到星光大道。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Kin Cheung每当有救护车接近时,群众都会自动让开一条路让救护车通过,救护车通过之后,又很快地合并成原本的人海。网路上这类影片疯传,国际媒体大赞香港人的质素,中文媒体喻为“现代版摩西分红海”。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B.H.C. Kwok在游行的前一天,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暂缓修例。没想到这个公告却没有浇熄市民上街的意愿,甚至有许多市民认为,林郑避重就轻,没有直接回应诉求,而因此上街表达呼吁。主办方民阵表列五大诉求: 完全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追究警察开枪镇压、不检控和释放反送中示威者、撤销定性6月12日为暴动、林郑月娥问责下台。
图像来源: Reuters/J. Silva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宣布,6月16日参与游行的民众人数接近“二百万零一个人”,特别多加上“零一”指在太古广场与劝阻警方拉扯后意外坠楼身亡的反修例男子。
图像来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游行的前一天晚上,一名身穿黄色雨衣的男子危站在太古广场旁的棚架上,旁边打着反送中的抗议标语。虽然警方与立法会议员邝俊宇尝试把他劝下来,却都没有成功。之后,消防员在楼下展开气垫戒备。晚上9时08分,男子突然向外爬出,消防员扑前试图拉回,另外三名消防员出手相助,但男子上衣被拉脱,整个人向下坠落,没有被气垫接住,直接撞击地面。男子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在9时34分宣告不治。
图像来源: Reuters/J. Silva黄衣人坠楼身亡,成为反修例运动的第一名牺牲者。当天不断有民众携带白花到事发现场致哀,并为他烧纸钱。
图像来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由于太多人要去太古广场排队献花悼念坠楼身亡的反修例男子,许多花店的白色鲜花皆已售罄。民众改以白纸摺白花代替。
图像来源: Reuters/T. Peter在太古广场坠楼身亡的黄色雨衣男子在游行中成为意识形态的象征,许多民众把黄色雨衣摆成人形,指控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忽视人命、硬推修例。
图像来源: Reuters/T. Peter有民众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黄衣男子的牺牲带动了他走上街头抗议的想法。民众用堆叠标语的方式让黄衣男子在天堂参与游行。这些标语写着“撤回控罪”、“全面撤回送中 我们不是暴动 释放学生伤者 林郑下台”等诉求。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一直到晚上,仍然有大批民众向黄衣男子献花。各种标语与白花堆积成山。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晚上八点多,街上人潮只增不减,香港政府发布声明,表示特首林郑月娥因工作上的不足令社会出现重大矛盾,向市民致歉。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15日,大约一千多名民众在加拿大温哥华市隔海响应香港的反修例游行。16日在台湾立法院外也有数千民众身着黑衣举行响应活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H. Ruckermann大规模游行隔天,立法会大楼附近的夏慤道仍然有少量民众留守,部份人士夜宿街头,一夜没有回家。
图像来源: Reuters/T. Peter游行隔天,香港下起大雨,罢课的学生聚集到立法会的走廊,躲雨的同时以集会表达诉求
图像来源: Reuters/T. Peter 这篇社论是"六四"运动的一个关键点,成功地实现了污名化运动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我称它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污名之作,给参加运动的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成为至今都不能解脱的魔咒。"动乱"之论一出,运动前期"反腐败"、"新闻自由"、"政治民主"等政治口号纷纷让路,要求摘去"动乱"帽子、戴上"爱国"桂冠,成为运动后期的主要诉求。
"四二六"社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很简单,它说:"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对这场动乱姑息纵容,听之任之,将会出现严重的混乱局面"。
"公然有组织"、"出现暴力行为",再加上中国内地经常被强调、据称林郑政府也亦步亦趋拾人牙慧的"勾结外国势力",就是被反复使用的污名工具。
香港人不必被污名吓破了胆,或者被当局议程设置牵着鼻子走。一场世界最大的示威活动,有人公然组织难道有什么错吗?有外国势力的支持,不正是说明得道多助吗?游行示威中发生暴力冲突,当然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应该尽力避免,但是维持秩序是政府和警方的工作,局部的冲突往往也难以避免,更何况是因为政府滥用警力而导致。
香港这次抗议运动中,值得称道的一个方面就是,即便在局部的激烈冲突发生之后,泛民派政党也没有出来与年轻人"割席",谴责他们暴力;父母们没有把孩子拖回家中看管,而是自己走上街头声援。
我相信香港人能够继续做好抗议运动中秩序井然的楷模,但是我也想要对你们说:即便你们的游行队伍有点乱,即便你们没有收拾垃圾,没有为救护车让路,没有给外国记者递上安全帽……你们仍然有资格因为这场对抗专制极权的伟大运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