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外来移民的新貌

2012年10月21日

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调查,过去几年愈来愈多具有高级专业素养的移民来到德国。但德国人对于移民的观感有所改变吗?

出生于德国的电视记者及节目主持人艾莉芙.森内尔经常被问到的一句话是:"你的德国话怎么说得这么好?"。森内尔说:"我注意到,德国老少两代之间有所不同,这种问题只有年纪大的人才会问,德国年轻人已经理所当然地把具有外国姓名的人视为德国的自己人。" 70年代初,森内尔的父母从土耳其移居德国,她的父亲属于德国50年代起开始招募的所谓"客籍工人",在德国做车工。

土耳其客籍工人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Beynelmilel

两德统一后,原先居住在其它国家的后移民者,也就是德国少数族裔的家属,大批涌入德国。21世纪头十年,许多拥有高学历的移民来到德国。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2009年具有高学历的专业及领导人才,占移民总数的21%。 移民问题专家克劳斯.巴德(Klaus Bade)表示,由于高学历移民的增多,他们逐渐成为移民群体的主流,使低学历的客籍工人相形失色。

形象积极

巴德表示:"总的来说,除少数份子外,移民者的总体形象已获得改善"。所谓改善,是因为此前移民群体在德国始终受到"敌意"的对待。巴德指出:"50年代的'仇敌'是向德国姑娘吹口哨的意大利人;八、九十年代是来自东欧的宵小、窃盗;今天的'敌人'则主要来自新欧盟国家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罗姆族吉普赛人" 。德国民众对罗姆人的敌视,极可能导致他们对来自罗马尼亚及保加利亚移民的观感扭曲,即使不少高级专业人才来自这两个国家。

移民问题专家克劳斯.巴德图像来源: privat

巴德批评说,如今一般移民的形象已有所改善,但穆斯林例外。他表示:"像蒂洛·扎拉青(Thilo Sarrazin)所写的《德国自取灭亡》(Deutschland schafft sich ab)一书,极力挑拨德国人的反穆斯林情绪,为穆斯林扣上"危险"及"倾向原教旨主义"的帽子"。

扎拉青在这本引发论战的争议性著作中谈到德国移民融入政策的破产,而在德国融合及移民基金会鉴定人理事会(Sachverständigenrat deutscher Stiftungen für Integration und Migration)年度鉴定报告中发表的一项题为"移民温度计"的意见调查,也反映了移民融入政策的失败。巴德介绍说:"2009年底,也就是论战爆发之前,大部份的无论有无移民背景的人,都对德国人和移民间的共处给予积极评价。而一年后的今天,我们观察到,两方对移民政策持乐观态度的人数都明显下降。不过这一趋势在2011年又出现缓和。这说明,移民社会的承荷力已大幅超过政治界的估计, 也就是说,人们不再受到偏激言论的误导" 。 这项意见调查还显示出,移民或非移民的所持观点大同小异,比如60%的人欢迎更多高级专业人才来到德国,70%的受访者都愿意为成功落实移民政策尽一己之力。

移民的自信表现

移民问题专家梅歇利尔(Paul Mecheril)教授认为,社会大众、政治或传媒界,经常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来区别移民或非移民的做法是很有问题的。这位在奥尔登堡大学教授文化互动教育学的专家说:"德国若想建立一个真正友善的社会文化,人们就必须对生活在这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及外貌的人更加习以为常地去接受。因为"移民背景"这个词的本身,就是一个"给陌生人贴标签"的说法。"

电视记者艾莉芙.森内尔图像来源: Elif Senel

电视记者艾莉芙. 森内尔表示,她在德国电视连续剧中已能初步观察到,人们采取一种新的理所当然的态度面向非德国根苗的人们。她说:"连续剧中不时会出现一位伊朗大夫或一名土耳其经纪人,但没人特别关心他们的出身背景" 。

森内尔表示,过去10年德国致力于作为移民社会的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总的来说,移民人口的形象比过去积极。这也与移民者所表现的自信有关。她回忆说:"从前我父母和许多其他客工都不愿意太引人注意,他们对于能够在德国生活是心存感激的。然而太多的感谢和过份的谦卑,会降低一个人融入新社会和争取平等机会的动力。谁能表现自信,就更能受到尊重。"

作者: Alexandra Scherle 编译:杨家华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