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Versprechen über freien Internetzugang nicht eingehalten

潇阳2008年7月30日

在王家卫的影像世界里,会过期的罐头影射了爱情的短命。在现实的中国,新闻自由通过一场没有爱情的逼婚被嫁接给北京奥运,并也像罐头那样,到2008年10月17日过期。中国政府似乎还没有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时就已经嗅到了灾难,却不知道盒子里面最后一件宝物是希望,只有打开后不再关闭才会带来好运。离奥运开幕还有十天,北京就因为封网政策已经丢了一回“国际面子”。德国之声记者潇阳评论如下:

上什么网该由谁作主?图像来源: AP

奥运开幕倒计时第十天,有关北京奥运的重大新闻无疑是已经进驻北京的外国记者抗议在奥运新闻中心不能自由上网。德国新闻类节目收视率最高的电视二台晚七时新闻播报了外国记者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抗议不能访问如德国之声、BBC和大赦国际等网站的画面,镜头里的媒体中心接待人员称他们只负责技术问题,非技术问题要去找国际奥委会解决。7月30日,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凯文.高斯帕在回答记者的指责时,修改了今年四月份的说法,即奥运期间至少在主新闻中心互联网将不受限制。高斯帕辩解说,这一许诺针对的是体育报道,而不是泛指有关中国的报道。他还说,他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对体育比赛能尽心公开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7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这一问题时,只是以"不了解具体情况"搪塞过去。北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孙伟德周三(7月30日)称主新闻中心"上网有足够的自由,对奥运会的报道不会受到影响",并同样以"不了解具体情况"回避了具体的指责。

新闻热身战,开局就失算

中国这两位代表了官方立场的发言人在奥运前的新闻热身战中开局就失算。中国为了确保奥运的成功,为了能借奥运展示一个现代的、开放的、有能力有信心的大国形象,可以说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特别是在西藏事件发生后,北京奥运的国际公关压力同硬件与人力上的投入一样创奥运史新高。遗憾的是,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可能就因为观念上的落后与僵化而事倍功半。对于新闻官来说,"不了解具体情况"是最容易的一句托辞,也是最愚蠢、无效甚至适得其反的托辞。其实,奥运前的西藏事件让中国人意识到,北京奥运至少在树立国际形象上是把双刃剑,西方媒体绝不会像中国一厢情愿的那样对中国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方式来报道中国。奥运期间,成千上万的外国记者绝对不会满足于"不了解具体情况"这样的新闻水准。越是以搞面子工程的心态和习惯作法来办奥运,到头来就越有可能失面子。

如果说与"国际接轨"更多地是一种关于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形象的说法,那么奥运会则是最直接了当的"接轨事件",中国必然在世界的聚焦镜下被放大,而被放大的结果通常是,连世界小姐的美丽面孔也都会被看到小小的雀斑。可以预期,奥运期间涌入北京的外国记者没有营造"和谐社会"的义务,他们必将是"来者不善",必将是以挑剔的眼光来审视一切。这种"挑剔"一方面有政治制度和文化差异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西方媒体的运作机制有关,并非对中国存有敌意。一般来说,西方媒体更习惯于"鸡蛋里挑骨头",对政治基本上持批评、监督和怀疑的立场,他们的新闻词汇里不存在"负面报道"和"正面报道"的区别。因此,中国希望与"一个世界"怀着"一个梦想"的同时,必须要学会与同床异梦者和平相处。

在北京奥运的两周高强度高亲密度与世界舆论空间"接轨期",叶公好龙式的对待新闻自由的态度必将捉襟见肘,以滑头式的、顾左右而言他的虚与委蛇的手法必将难以招架新闻自由所固有的游戏规则,北京必须要清楚对新闻自由的承诺意味着是什么,不然肯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想参加"一个世界"的游戏,就必须掌握和遵守其中的游戏规则。所以,作为曾承诺了奥运会期间为记者提供完全新闻自由的北京奥组委,你不能用"不了解具体情况"来忽悠为什么封网的问题,你必须要给出一个让世界信服的理由,说明为什么不能让世界上(当然包括中国人)有正常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人自己来判断德国之声或者BBC的新闻网站是否是有害的。

封网到底封住了谁?

由中国总理温家宝2006年11月1日签署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中,实际上只有第六条"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与新闻自由相关,但绝对不是新闻自由意义的全部。遗憾的是,即使是这样,该规定的最后一条还为这一专为外国记者准备的大礼打上了保存期限的标签:"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10月17日自行废止。"这种罐装式的新闻自由,与一个自信的开放的大国形象的确十分不相称,而"奥运期间外国人专用,国人免尝"的新闻罐头政策更是对国民的公开歧视与不信任。

限制新闻自由之弊,远大于新闻开放所能带来之利。四川汶川大地震和瓮安事件一正一反说明了这个道理。在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封网政策能做到是自欺欺人,作茧自缚,最终封住的是自己的发展与进步的机会。中国领导层在经济技术层面上对互联网的认识能算是"与时俱进",但是在对信息资源作为积极的政治与社会动员与管理的潜能的认识上,还停留在"防民甚于防川"的古旧时代。新闻自由不是罐头,而是一种正面意义上的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就不可能再收回了,因此不如把它坚决地打开,让里面的最后一件宝物-希望放飞出来。

奥运的新闻自由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风险但更是机会,希望奥运期间中国不但能让互联网真的能成为联结一个世界的畅通的网,也能让中国的新闻媒体从此走向开放和自由。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