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入户排查——基孔肯雅热应对措施引发热议
2025年8月6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基孔肯雅热这一疾病由一种可从蚊虫传染给人的病毒导致,多数病例发生在非洲、亚洲和美洲。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可持续一段时间,但罕有致命性。
一些国家批准了两种疫苗,但尚未广泛使用。
近来数周,中国广东超过7700人感染了该病毒。多数病例是在工业重镇佛山。广东省疾控中心周日表示,7月27日-8月2日之间,新增2770个病例。
相邻的广州市也发现数十个病例。香港周六报告首个病例。
周日(8月3日),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表示,当前全省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当周全省新增报告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
但他同时强调“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原因是“国际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广东省对外交流频繁”。
“打赢防控攻坚战”
据中国媒体报道,8月2日,广东省召开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会议,表示将“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阻击战、歼灭战”,强调要“全民动员”。
具体措施包括,清除蚊虫滋生环境,比如清除积水盆罐。
官方新华社的画面显示,佛山顺德区一家医院,医生正在探视躺在挂着蚊帐的病床上的基孔肯雅热病人。
一些其它的干预措施则更为强硬。
《纽约时报》报道称,佛山一些感染者“别无选择”不得不自费去医院,此外,还有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查看是否有积水。
国家媒体以及当地政府发布了一些照片,显示戴头盔、口罩的工人在公园、花园、杂草丛生处喷洒杀虫剂。
罚款、隔离、入户排查积水
据广东省疾控部门,公共场所经营者如未按规定采取防蚊措施,逾期不改的将处以1000元罚款。
此外,据网络流传的截图,当地媒体“佛山新闻”报道,桂城街道多家出租屋主“不配合防疫工作”,“拒绝入户排查及不整改”,被停电处置。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网站8月5日发布的一个问答中,对于“基孔肯雅热患者可以拒绝进行防蚊隔离吗?”的回答是:不能。防蚊隔离是阻断“人-蚊-人”传播链的核心措施。
中国媒体报道,按照相关规定,患者原则上须住院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直至体温下降或核酸转阴方可解除隔离。
官方《人民日报》报道说,福建省福州与泉州发布“佛山返回人员14天自我健康监测”的提醒。报道称,当地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自我健康监测,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并不需要特别向社区报备。
中国媒体也报道了社区网格员如何“逐户检查阳台花盆、闲置容器等易积水处”。
此外,南方网报道了广州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周产五百万只‘绝育雄蚊’,以生物技术阻断蚊媒繁衍链,成为阻击基孔肯雅热的生物尖兵”。
而佛山市禅城区则在当地公园投放数千条“灭蚊鱼”。
网友:想起新冠清零
有中国网友表示,目前采取的部分措施令人回想起新冠疫情期间的清零政策。
从病毒的危害性而言,基孔肯雅热并不人传人,而且很少出现致命病例。中国有关部门强调,该疾病“可防可控”。世界卫生组织也并未对中国的基孔肯雅热情况发布特殊指南。
“爱国卫生运动”含隐忧
《纽约时报》引述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说,中国目前所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与早些年的动员活动也有相似之处。20世纪50年代末的“除四害”运动旨在消灭老鼠、苍蝇、蚊子和麻雀,导致大量麻雀被消灭,蝗虫泛滥,进而加剧了饥荒。
黄严忠向该报表示:“这与毛泽东时代的公共卫生运动本质上并无不同”,“通过群众动员解决特定公共卫生威胁,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南方日报》8月4日的一篇文章则写道,爱国卫生运动这种“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的治理模式,历经70余年实践检验,在抵御重大传染病传播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中依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