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政治韩国

韩国作战指挥权移交是否为时过早?

2025年11月13日

美国在战时状态有权指挥韩国军队——但华盛顿似乎想要放弃这一职责。首尔是否真的准备好全面掌控本国军队?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与韩国国防部长安圭伯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11月3日展开为期2天的韩国出访,除了造访两韩边境的非军事区,11月4日也与韩国国防部长安圭伯举行年度“安全咨商会议”图像来源: Jeon Heon-Kyun/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过去75年中,美国一直掌握着韩国军队的战时作战指挥权(OPCON)。这一安排源于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并在1953年停战后延续至今。简单来说,只要没有爆发公开冲突,韩国就能指挥本国部队;但一旦战事升级,仍由华盛顿接管指挥权。

曾有计划在2015年实现战时指挥权的移交。然而,在截止日期前,美国与韩国同意将移交与若干条件挂钩,以确保首尔有能力应对来自平壤日益增长的威胁。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最近的访韩再次强化了这一议题。

美国准备移交全部指挥权

在韩国,完全掌控本国部队被视为国家主权与民族自豪感的象征。由总统特朗普领导的现任美国政府也支持移交战时指挥权——华盛顿希望盟友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在自身防务中承担更多责任。

韩国总统李在明计划在其任期2030年结束前完成这一移交。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首尔真的准备好承担这一责任了吗?

尽管朝韩1953年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从技术上讲,两国仍处于战争状态。图为1952年的朝鲜战争图像来源: dpa/picture alliance

战时指挥权的移交是否过于仓促?

分析人士对德国之声表示,战时指挥权的最终移交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人警告,若过程过于仓促,朝鲜可能会认为韩国在移交过程中变得脆弱

“美国现在的态度是‘你要,就拿去’,这让我担心,因为移交可能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发生。”韩国退役中将、现任美国国家威慑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全仁范(Chun In-bum)说。

他警告说,“现在很多人担忧,重点放在日期,而非军队的准备程度。”

“我们也必须记住,朝鲜依然对我们构成现实威胁。”全仁范补充道。

美方称移交过程取得重大进展

上周,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陈永胜(Jin Yong-sung)与其美国同侪约翰·丹尼尔·凯恩(John Daniel Cain)会晤后,两人表示,战时指挥权移交“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美国政界领导人也表达了支持。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称首尔的立场“非常好”,并强调美方认为联盟“只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美国的领导”。

然而,韩国是否符合此前设定的移交条件仍存在疑问。这些条件包括:韩国是否有能力领导韩美联合部队;能否有效应对朝鲜的核武与导弹威胁;以及维护东北亚地区的整体安全与稳定。

首尔在危机中缺乏指挥经验

韩国外国语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梅森·里奇(Mason Richey)对韩国能否在李在明总统任期结束前满足这些条件持怀疑态度。

“韩国军队仍然缺乏一些关键能力,特别是在指挥控制、情报、监视与侦察方面,”他说。“这些能力对于战略层面上的联合指挥至关重要,尤其在战术和作战任务中更是如此。”

里奇指出,问题不仅仅是军事能力。自朝鲜战争以来,韩国军队领导层从未真正独立执行作战指挥。虽然韩国军力强大,但缺乏在危机时刻主导行动的实际经验。

韩总统送特朗普“金王冠” 抗议民众高喊“不要国王!”

01:1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李在明坚持推进移交计划

尽管如此,李在明总统领导的左倾政府似乎决心坚持既定时间表。

里奇指出,韩国“进步派”政府历来最积极推动战时指挥权移交。金大中与卢武铉(1998年至2008年执政)时期的政府也曾公开支持这一计划,视其为“国家主权”与“正常化”的象征。

现任总统李在明也将此举描绘为“减轻美国在印太地区防务负担”的方式。

鉴于华盛顿的支持、李在明在国会的多数席位以及公众舆论的认可,这位韩国领导人似乎有望在卸任前成功将战时指挥权拿回首尔。

“我认为李在明也在为可能的‘美国抛弃’做防范,”里奇说。“特朗普政府的行事风格难以预测。如果韩国能在武装力量上获得更大的主权,那将是应对潜在不确定性的明智之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Julian Ryall 德国之声驻东京记者,关注日本及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