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韩国重返核电的温暖怀抱

2022年7月10日

韩国总统尹锡悦着意大力推进韩国核能工业发展,这与前任文在寅时期推行的“去核电”政策背道而驰。不过这一政策转变在韩国国内并非只遭遇批评之声。

截止2021年底,韩国一共拥有24座运转中的核动力堆,数量世界第五。
截止2021年底,韩国一共拥有24座运转中的核动力堆,数量世界第五。图像来源: Barbata Walton/EPA/picture 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韩国总统尹锡悦一上任便宣布将废除前任总统文在寅时期的“去核电”政策,要求新韩蔚核电站3、4号机组建设项目尽快复工。

最近尹锡悦在欧洲参加七国集团峰会和北约峰会,峰会期间他大力推销韩国的核能技术。他直接向波兰和捷克领导人推销韩国核电。这两个国家都在为修建新的核电厂寻找承包商。英国、罗马尼亚和荷兰也被看作是潜在客户。

韩国总统府经济首席秘书崔相穆对媒体表示:“我们会全力以赴争取赢得核电订单。”

“相互矛盾的状况”

韩联社援引崔相穆的话说:“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看到一种相互矛盾的状况:在国内我们寻求无核化,但在海外我们却在追求核电技术的出口。”崔相穆指的是前总统文在寅执行的政策。

“核工业实际上处于崩溃边缘,但现在我们计划恢复核电出口。”崔相穆说。

文在寅在2017年当选之后,一直实行的是“去核电”政策,不仅停止韩国国内新建核电站、还禁止延长老旧核电站的使用时间。但是他却强烈支持对外出口韩国的核能技术。这一对内对外相反的立场也让很多人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气候与能源分析师张在炫说,核能在韩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张在炫介绍说,1978年,韩国第一座核电站正式实现商业运营。但是住在核电站附近的人们从一开始就反对,担心发生事故。而且从那时起,如何处理核废料的问题也一直存在。

他说,韩国最初利用的是美国的核能技术,并根据《原子能法》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原子能委员会是韩国核能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虽然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被认为不太可能在韩国发生,但2011年地震和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个反应堆之后,韩国民众对核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

与此同时核能公司也被爆出一系列重大丑闻,包括在工厂中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出现腐败和掩盖真相等问题。反核能的声浪变得越来越大,以至于两个被指定为新核电厂选址的社区举行了公民投票。投票的结果是以压倒性的优势拒绝政府新建核电厂的计划。

核电能否充当气候救星?

03:4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地震带来的影响

2016年,韩国庆州发生5.8级地震,是朝鲜半岛1978年起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由于韩国很多核电站都位于这个地区,所以地震引发韩国民众对核能安全的新一波担忧。

感受到公众情绪的文在寅在竞选中提出去核能,2017年他成功当选韩国总统。

文在寅取消了6个处于规划阶段的反应堆项目。然而,考虑到韩国巨大的电力缺口和自然资源的缺乏,尽管文在寅坚持核电“能源组合的转型在所难免”,但他同时提出,韩国“停止新建核电站、禁止延长老旧核电站的使用时间”等政策,要在“2084年前分阶段推进”。

首尔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朴相仁(音译)说,韩国在野党、核能工业、甚至环保团体都认为文在寅国内逐步淘汰核能,但是对外作为重要出口商品竭力推广核能的做法没有任何意义。

他说,这三方很少能达成共识,但是在一个问题上他们具有共识:文在寅很虚伪。

朴相仁认为,韩国民众当中支持核能的比例要高于韩国环保组织的估计。“混乱的核能政策引起人们的不满。核电厂被关停时,很多依赖这些项目的当地小企业就随之破产了,人们失去了工作,“朴相仁说,“这些人可能把票投给了尹锡悦,因为他们很高兴尹锡悦重视核能。”

安全担忧

朴相仁强调说,朝鲜半岛的地震震级和强度一般都小于日本,破坏力也相对较小。他说,和日本、美国、欧洲的国民相比,“我觉得韩国人对核能的态度更加放松,甚至是积极的。”

他说,随着全球都在为替代化石能源寻找长期的解决方案,核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退出核能的代价

02:2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他说:“很多国家都在寻找安全生产核能所需的技术和知识,韩国政府和产业界有信心能够提供这些。这是一个向世界其他地区输出展示韩国能力的好机会。”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Julian Ryall 德国之声驻东京记者,关注日本及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